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荒涼閑置土地上,方方正正一間房,等到項目方投資時再進行二次裝修,搞工業就加厚承重,做辦公就增加隔斷——即墨經濟開發區打破過去“先筑巢后引鳳”的傳統招商模式,探索一條“量身定制”的新路子,也就是說,將項目業態與廠房進行匹配,為入駐企業提供“拎包入住”式的廠房和配套設施。
據了解,即墨經濟開發區和北安街道、金口鎮合作,各取其190畝閑置工業用地,打造“區外園”并實行“定制模式”。
聽聞計劃總投資16億元打造“區外園”的消息,國購機器人中心、海隆汽車裝備制造等4個大項目就前來簽約落戶。
談起落戶原因,除即墨的良好產業基礎外,“定制廠房”的服務理念讓海隆集團副總經理傅鍵贊不絕口:“我們項目是做汽車零部件的,大型設備機械手臂操作,動輒生產千噸配件,對廠房的高度、承重都有很高的要求。這里根據需求量身定制廠房,讓我們剩下了一大筆二次廠房建設費用,廠房建起來,我們就能立刻入駐開工。”
傅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以前經驗,廠房建設、土地租賃等費用加起來,項目差不多需要投資3-5個億,企業自己一次性掏這筆資金,勢必影響項目之后產業升級。而現在則不同,只需繳納廠房租賃費,假設簽訂10年的合同,每年繳納500萬,平均每年也能省下1800-3000萬。“資金鏈得以緩和,省下的錢就能更多投入到生產線的優化升級上。如今項目已購置了國內唯一能制造3G70L汽車零件的智能化生產設備,投產后,將帶動公司在3—5年內主板上市。”傅鍵說。
即墨經濟在盤活閑置和低效用地方面同樣采取“定制模式”挖潛增效。近日,3D打印創新應用基地項目正式簽約入駐由即墨經濟開發區出資收購的原青島華紡紗布廠。“趁著郎情妾意,我們就做了一回媒人。”即墨經濟開發區事業部負責人王鵬笑稱,華紡紗布廠因經營不當廠房長期閑置,急需出售,恰逢三迪時空需一處廠房建設國家小微企業3D打印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即墨經濟開發區就將這塊占地面積20.7畝閑置資產收購過來,根據雙方需求進行了“嫁接”和“定制”。如此一來,閑置廠房經過“定制”后變廢為寶,同時解決了重點招商項目因土地指標限制、廠房建設周期長等原因,短期內無法落地生根的情況,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引進項目“定制”,引進人才也實行“定制”。即墨經濟開發區聯合魔方中國共同投資打造魔方人才公寓,為人才提供便捷的居住環境。據了解,該人才公寓不僅有不同主題的臥室、娛樂設備齊全的休閑室,以及公寓管家、安保、保潔等,還有按照旅店消防標準配置的消防設備、煙感淋浴、全門禁24小時監控設備,可以滿足各類住房需求,讓引進的人才輕松“拎包入住”。目前,該公寓一期已投入使用,128間住房已入住90間,二期共168套人才公寓計劃今年交房。
據了解,配合人才公寓建設,即墨經濟開發區制訂實施《經濟開發區創業就業人才租房補貼暫行辦法》,根據入住人才層次給予不同標準的租房補貼,確保引進人才留得住。
(記者張華通訊員劉耀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