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宜居城市研究小組正式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科學出版社出版)。報告通過大量居民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從中國40個案例城市(省會、直轄市和特色城市)中得出宜居性名列前十的城市,青島高居榜首,其后分別是昆明、三亞、大連、威海、蘇州、珠海、廈門、深圳、重慶。
????這份報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6大維度和29個具體評價指標。在6大維度評價中,青島至少有3大維度排名位居前列。其中,在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上,青島位列單項第四。在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評價上,青島緊隨一線城市。而在環境健康性評價上,青島則與廈門、威海處同一方陣,位于領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出,城市安全、環境健康、交通便捷成為當前我國城市宜居性評價最低的三個方面,表明安全、健康和交通等關鍵詞是制約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短板。而青島在環境健康上的優越成績和在城市安全、交通便捷上的均衡表現,幫助青島在評價中獲得高分。
????獲評“最宜居”城市的背后是青島持續多年的不懈努力。“十二五”以來,在“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戰略目標引導下,青島持續加大投入,多措并舉,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幸福水平。
????民生建設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間,青島不斷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著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據統計,全市民生支出累計投入3315億元,年均增長22%。建立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9.6萬套,改造棚戶區8萬戶、農村危房2.8萬戶,受益居民30多萬人。新建改建幼兒園969所, 新建改建中小學729所。建設醫療衛生設施31處,新增醫療床位1.2萬張,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
????在交通工程建設方面,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鐵路青島北客站建成使用,龍青高速公路、青榮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濟青高鐵、青連鐵路開工建設。重慶路改造、嶗山路改造、金水路拓寬等工程順利完成。郵輪母港客運中心啟用。新機場全面開工建設,空港新增9條國際航線,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運營,青島邁入地鐵時代。
????環保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2015年,市區空氣中主要污染物PM2.5濃度同比改善13.6%,提前兩年實現了國家規定的第一階段改善目標。“十二五”期間,膠州灣優良水域面積比例達到65%,提高7.8個百分點。新建改建污水處理廠18處,市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提高11個百分點。大沽河全線127公里綜合整治工程全面竣工,展現出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母親河新形象,惠及沿岸2513個村莊2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