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路過臺東步行街菜市一路,看到就能這里“臺東老街”項目的打造已初現老臺東風貌。目前地面已經鋪上了青石板,路南側的墻面進行了仿古式的改造、建成了雕花門窗、飛檐斗拱,一些具有老臺東元素的商店牌匾也已安裝完畢。預計年底完工。
????但恢復老青島人心中的“老臺東”,其實是個難度相當大的工程,因為作為青島的商業中心區,臺東早年的風貌早已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街道的擴建而不存,無處可尋。但幸好我們還有些老照片,希望即使建筑本身消失了,但建筑所凝固的人文內涵和文化積淀依然留存在這座城市的氣韻之中,留在青島人心里。
????7個問答,希望能讓你在逛街的時候,不僅能感受到這片業態最全、商家最密集的商業區熱鬧的氛圍,更能對比今夕,把握青島的發展脈象。
????臺東為什么叫臺東?
????/
????臺東的全名是叫“臺東鎮”。1901年,德國當局將青島劃為“青島、大鮑島、臺東鎮、臺西鎮”四個街區,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區,低收入者居住在此,不僅歐美人不來居住,日本人也幾乎不來。在經歷多次行政區域規劃變動時,始終是“區級”級別。1994年5月,“臺東區”撤銷并入市北區。
????現在的臺東僅僅是個俗稱,市民簡化了“臺東鎮”,叫成”臺東“,簡化了”臺西鎮“,叫成“西鎮”。
△
????上世紀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今日的臺東
????臺東涵蓋了那些街道?
????/
????廣義的臺東涵蓋了登州路啤酒街、昌樂路文化街、延安三路婚紗街、臺東三路步行街等。大致位于延安快速路以北、延安三路以西、文化市場以東,長春路以南這片區域。
????△
????上世紀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今日的臺東
????臺東一共有幾條馬路?
????/
????臺東從南向北一共有八條馬路,分別是臺東一路、臺東二路、臺東三路... ...
????臺東市街的一大特點是街道沒有采用中國傳統的正南正北走向,而是相對南北軸線扭轉了45度,街道不是南北向或者東西向的,而是與南北軸線成對角線,形成東南-西北向和西南-東北向的街道。
????這是德國人出于衛生健康方面的考慮,因為東南-西北和西南-東北走向的街道,順應了青島的主導風向,便于空氣流通,還能確保太陽屋前都能照到每條街道、房屋正面,滿足了“光線+空氣=健康”的條件要求。現在你從地圖上看,臺東的街道依然是45度。
????△
????上世紀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今日的臺東一路
????臺東一路是臺東鎮的第一條馬路,現在臺東一路和臺東三路是臺東商業區的主干道。臺東二路比較難找,現在它是夾在臺東一路和臺東三路的一條小路,隱蔽得像個小巷,是各種路邊小吃的天堂。雖然處在商業繁華的鬧市區,臺東六路卻是傳統的“私塾街”,1929年這里建立了“臺東鎮小學”當時是一所全市最大規模的小學,也就是臺東六路小學的前身。
????△
????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今日的臺東三路
????臺東怎么變成商業區的?
????/
????德國人一開始就對臺東的建設賦予了商業化思路。因為臺東居住的多是手藝人和為青島公共事業賣力的勞工,所以在臺東中心建了一個70x120M的廣場,兼具商業街和集市的功能,商販可以叫賣商品。
????20世紀第二個十年,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涌入,臺東廣場上這種自由設攤的行為更流行起來,吸引了多來越來越多顧客,還出現了說書、雜耍等民間文化活動。可以說,這片青島最重要的商業街區最初就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
????最早的臺東集市和現在的臺東夜市
????老臺東有幾家百貨商店和市場?
????/
????臺東的商店和市場很多,在臺東一路有“臺東商業市場 ”,臺東一路右側形成了南山市場,臺東一路和三路上大小店鋪更是鱗次櫛比。
△
????八九十年代的臺東市場百貨商店
????原先在臺東三路、人和路上有復興泰綢布店、榮豐綢布店、永新布店、三興綢布點、福興玻璃店、大光明百貨店等8家商店,1964年他們合并為一家大型商店,就是“利群百貨商店”,1988年成立“利群股份有限公司”,直到現在,利群成了臺東的商業地標,每個去臺東的人幾乎都要去利群逛逛。
????臺東當年還有個“大陸市場”,位于臺東八路、大名路、長春路、云門路間方之內。市場內除居住外,分布著許多行業的店鋪,分門別類,相對集中。有飯店、雜貨鋪等。
????每日清晨,許多臺東、四方一帶的農戶及附近做小買賣的生意人紛紛踏至,或推著捆著偏簍的獨輪車、或拉著自造的各式小車、車上滿載菜蔬,瓜果,糧食等農產品,手工業產品,他們用馬車,牛騾車、手推車或肩挑人扛、或臂挎竹籃編簍。他們在市場中露天設攤,兜售水果、蔬菜、雞蛋等農產品,還有自制的兒童小玩具及各種家用小玩意等。農閑時,還經常有揑面人、吹糖人的手藝人駐足。1987年始,大陸市場進行動遷改造,興建成新的營口路市場,現已迅速發展成為繁榮的農貿市場中心。
????老臺東有幾家電影院?
????/
????青島人對臺東往昔繁華的懷念除了購物,大都集中在電影院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家人周末逛逛臺東,吃吃飯,看看電影,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的消遣方式。當時大光明影院、臺東影院、遵義劇院是當年并列的臺東三大娛樂場,共同成為了青島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符號。
????大光明電影院
????/
????解放后,臺東一路第一座新建筑是大光明電影院,這也是解放后島城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大光明位于臺東一路53號。有座位1029個(樓上196個、樓下833個)。放映設備齊全,有放映機兩臺,可放映包括立體電影在內的所有規格影片。1993年改造完成3個電影廳及電子游戲等項目,2008年3月停止放映,只有KTV墻壁上的六個打字還記錄著這里往昔的風光。
????臺東電影院
????/
????解放前,臺東出現了一家“慈光電影院”,由于條件很差,大家都叫疵毛電影院,當時的座椅還不是每人一座,是大長椅子,并且下面也沒固定,椅子經常是歪七斜八的放著,而且在屋里還能看見漏光。比大光明差多了。大光明是甲級,慈光才是丙級。50年底后期才改建,改名為臺東電影院了。
????小蝦米記得小時候還去這個電影院看過電影,就在“婦女兒童用品商城”威海路出口的對面。影院門頭很破,屏幕效果非常不好,但經營時間很長。這個樓的主體還在,就是不知道現在改作何用了。
????遵義電影院
????/
????1928年,福寺路4號建了一座大型的商業市場,市場的東南建成商業舞臺,后叫“同樂茶園”,再后來改名“光陸戲院”,演出京劇為主。1966年更名為“遵義劇院”。建筑面積2651平方米,鋼架結構,有座位1225個,舞臺設備齊全,除接待演出團體外,經常放映電影。
????而且因為場地規模大,娛樂項目多,劇場也總是被工廠和學校包場,極大豐富了工人和學生們的業外生活。
????2002年6月被拆除,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萬達影城就建在遵義劇場的原址上。
????威海路當年什么樣?
????/
????由臺東一路到臺東八路,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口”字,從登州路通到海泊橋的威海路從這個“口”字中間穿過,使得臺東形成一個“中”字。
????早期的青島工廠集中在遼寧路和四方一帶,而工人多居住在臺東,威海路成了工人上班的主干道。青島人把紡織女工稱作“工廠大嫚”,許多“工廠大嫚”由威海路步行,冬天長掩頭巾,手持飯盒,三五成群,說說笑笑,也是威海路的一道風景。
????威海路南段相當于臺東的中山路,各主要部門都曾在威海路設分支機構,如中國銀行的臺東辦事處在威海路;新華書店的分店在威海路等。
????90年代,經區劃調整后,臺東區撤銷并入市北區,市北區提出了“商業興區”,威海路一帶被規劃為商貿區。
△
????德占時期通往臺東鎮的大道,就是今日的威海路
????放眼現在的臺東:原來低矮擁擠的小屋棚戶不見了,一排排新樓矗立起來。狹窄坎坷的砂石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大陸市場也搬進了新樓,市場周圍矗立整齊高大的樓群,威海路成了與當年中山路相比美的繁華商業區,馬路成了車流、行人密集的寬闊平坦的大道帶來了今日臺東的繁華,更通向不可以預知的未來,幾十年后的臺東,一定又和今天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