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10月16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上線運行,構建起以信息公示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形成商事主體“寬進嚴管、社會共治”的新模式。這是新區在率先推行 “先照后證”和“三證合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后,實施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舉措。據悉,這是國內首個正式啟用的縣區級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為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成為對企業監管的新手段
????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周玉曉介紹,2014年8月,國務院頒布《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旨在通過運用信息公示、社會監督等手段保障公平競爭,強化對企業的信用約束,保護交易相對人和債權人利益,維護市場秩序。隨著該條例的實施,傳統的服務和監管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要求。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約束條件下,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的有效性,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
????“去年9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率先實行‘先照后證’和‘三證合一’改革,商事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今年以來,新增企業7720戶,增長20%;新增個體工商戶26440戶,增長152%,增長率居青島市第一,為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周玉曉介紹,在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如何加強對這些商事主體的監管,成為一項新的挑戰。面對新常態,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將商事主體信用建設列為新區十大領域改革之一,由市場監管局具體承擔改革任務,并最終完成了這個平臺的建設。
????當地“老賴”一查就知道
????據周玉曉介紹,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通過對企業登記注冊系統、政府執法平臺、許可證登記系統、社保等數據庫的自動采集和平臺成員單位各類業務信息的訂單式采集,將數據匯總至大數據中心數據庫進行運算分析。產生分析數據之后,該平臺一方面將其反饋給各行政主管部門用于日常監管,另一方面反饋給政府用于決策,同時生成“信用查詢報告”,在智慧城市建設、社會治理、金融信貸、行政審批、納稅管理、安全生產、司法維權等領域進行應用。“相關信息,市民可登錄‘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網’進行查詢。”周玉曉介紹。
????昨天上午,記者登錄該網站看到,可查詢的范圍包括商事主體信用、經營異常名錄、納稅信用、司法信用、社保信用等。記者點擊“司法信用”,顯示的是當地一些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單,共有12頁。記者點擊“社保信用”,顯示的是正常繳納社保企業名單。記者隨后又點擊“商事主體信用”,并輸入當地一家企業的名字,這家企業的成立日期、注冊號、企業類型、法定代表人等信息一目了然。記者又點擊“許可資質”,當地具有勞務派遣、建筑施工等資質的企業立刻顯示出來。
????可將商事主體分為四類
????“該平臺通過各成員單位的深化合作,形成以信用信息征集、公示、應用等制度為支撐的商事主體信用體系,成為新區貫徹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和《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的有效抓手。”周玉曉介紹,該體系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兩縱一橫”信息征集共享服務網絡。“兩縱”即利用青島市工商局業務系統和青島市政府電子政務系統這兩大系統,實現了自動抓取企業登記注冊、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社保等平臺所需信息;“一橫”即平臺成員單位互聯網客戶端,用于分類錄入或上傳企業信息。“第二個特點是信用風險類別智能化管理。”周玉曉告訴記者,平臺依據信息錄入的類別采用自動劃分模式,實時進行自動分類和調整,將商事主體信用類別分為ABCD四類,無任何不良信息為A類;存在責令改正信息為B類;存在行政處罰信息為C類;存在黑名單信息為D類。建立跨部門信用聯合獎懲,對違法失信主體實現管理約束,成為商事主體信用約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記者 趙玉勛 通訊員 張濤 孫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