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二五 青青島時評】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數7.7億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萬人。而人社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
一組龐大的數字,或許看上去有些冰冷。可透過這些數字,折射的是中國經濟穩健的步伐與蘊藏的生機和活力。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所言,就業是宏觀經濟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業形勢總體良好意味著我們中國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沒有改變。
應該說,面對國內外經濟的復雜局面,就業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政府“給力”的舉措。有媒體做過統計,在近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就業”是被提及第二多的高頻詞,共涉及139次,僅次于出現144次的“金融”。國家對就業的重視,可見一斑。
2012年初,國務院就發布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提出各級政府在制訂國民經濟計劃、對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進行重大調整時,把就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予以考慮,建立健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確要求,出臺有關就業、義務教育、技能培訓等政策措施,不要與戶口性質掛鉤;
2013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從3個方面拓寬就業渠道,并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2014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出臺優惠舉措:補貼高校畢業生社保,給以創業貼息貸款,簡化高校畢業生落戶手續等新措施;
今年7月,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進一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以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
……
在一系列政策引導下,不僅就業的門檻降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也日益高漲。
據統計,今年1—9月,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6萬戶,特別是4月以來新登記企業數量連續6個月保持高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注冊資本(金)2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8%和40.9%。“雙創”為完成我國就業發展目標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成就代表過去,未來仍需努力。今后,要保持就業形勢穩定,關鍵要發揮好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發揮好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更加注重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想方設法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積極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