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前年冬天在這里了解到牡丹深度開發、助農增收的情況后說:“今天長了見識。”10月14日,網絡媒體看山東采訪團來到總書記當年視察的地方——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采訪牡丹產業深度開發、集群發展的情況,感受“六次產業”的魅力。
????1、2、3無論是相乘還是相加,都是6,于是,作為一產的農業、二產的工業、三產的服務業融合發展,提高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被稱為六次產業。一株牡丹,通過深度開發、充分利用,典型地彰顯了六次產業的魅力。
????在堯舜公司,牡丹不僅繼續傳統地花可觀賞、根做中藥,而且籽可榨油釀酒,花葉可制茶、做營養食品,然后又深度開發保健品、牡丹精油、牡丹化妝品等附加值高的牡丹系列特色產品。總之在菏澤,牡丹不僅可看,而且可食、可飲、可用,加工后的余料,還能做成納米牡丹木粉,是服裝、皮革、造紙、電器、建筑材料等多種產品的原料,可謂“國色天香寶貴財富,花美果優全身是寶”。
????一產晉身“六產”,思維是關鍵。就農業抓農業,恐怕潛力有限。只有跳出農業看農業,以工業化思維、產業化路徑發展農業,才能做強農業,提高附加值,增加農民獲得感。菏澤以堯舜牡丹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牡丹產業發展,這本身就是工業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式。在牡丹籽油加工車間,工作人員指著現代化機器設備說,這些設備都是按照國家衛生部的要求和標準購置的。由于原材料供不應求,機器并未完全使用,但公司寧可閑置一部分產能,也要高標準,不走小作坊的路子。菏澤提出把牡丹做成集醫藥化工、日用化工、無公害化工、食品加工、營養保健、工業旅游、工藝美術、生態保護于一體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如果僅在農業的圈子里打轉兒,這是不可能的。
????農業“接二連三”,科技是強力支撐。牡丹再好,如果沒有科研支撐,也就是入個中藥、賞個花。即使賞花,恐怕冬天也難以實現。現在有了科技支撐,四季有花可悅目,葉、花皆可做保健品。而牡丹籽油、化妝品、牙膏等深度開發產品,離了科技更是寸步難行。就是賞花,有了科學規劃、技術支撐后,也由傳統的私人玩賞、室內庭院擺放,變為旅游產業、公眾休閑產品,性質與價值同以往大不相同。菏澤先后與10多家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立了國內首家中國牡丹應用研究所、中美牡丹生物科技研究院、油用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確定近20項科研課題和項目。正是有了這些智慧之水澆灌,菏澤牡丹才由一株植物變為一棵寶物,由單純農作物、觀賞品延伸為產業鏈、膨脹為產業集群。
????一產融為六產,增加農民收入是落腳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專家在現場說,牡丹生命力強,對生存條件要求不高,農民僅出售牡丹籽,在目前一畝地便可年收入8000元左右,遠高于普通的糧棉種植,這還不算土地流轉后發展規模種植、旅游文化產業等的其他收入。所以,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領導都對發展牡丹產業做出了批示。
????農業是基礎,“三農”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領導掛心,人民群眾關心。把重中之重從紙上落到地上,必須讓農業有干頭、農民有甜頭、農村有盼頭,發展“六次產業”是必由之路。六次產業如何推進,不妨解剖一株菏澤牡丹。(記者 張進剛)
上一篇:對開發區進行再開發 濰坊打破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