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7月召開的山東省委十屆十二次會議確定,山東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著重把握“四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八個方面新進展。圍繞這個主題,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在濟南啟動。活動將通過全國新媒體的視角,全方位展現山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和成就亮點。
????10月7日起,大眾網、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官方微博、微信全平臺推出系列文章——行穩致遠在擔當,圍繞“一個定位,三個提升”,從項目園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消費改善民生六個方面,宏觀講述山東“穩調”故事,全景呈現為“走在前列”而奏響的山東樂章。
????“行穩致遠在擔當”(30)
????對接京津:國家戰略 山東機遇 德州先發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劉同江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位于首都北京和省會濟南之間的德州,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首次寫入中央文件。國家戰略、山東機遇、德州先發——位處魯西北的德州,站到重大歷史機遇的起跑線上,只有爭先、奮力、創優、拼搏,才能實現自身跨越趕超,促進“四個全面”在山東的落實,不負中央的期望。
????13日,在德州市領導的介紹中,在參觀齊河、禹城、陵城以及德州創夢空間的觀感中,網絡媒體山東行的成員對“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新戰略、新機遇的感知,逐步清晰、深刻。
????對接協同發展的國家大戰略,是德州的機遇,也是山東省的機遇。德州把打造協同發展示范區作為全市工作目標,其核心依托、關鍵觸點就是被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用該市領導的話說“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打造‘示范區’的牛鼻子”。德州過去雖也靠近京津,但難免遭遇“大樹底下不長草”的效應,這次國家出臺協同發展戰略,更重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德州迎來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良機。而山東省委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對德州對接京津提出明確要求,并在醞釀出臺含金量頗高的支持政策。毋庸諱言,山東東部與西部在發展上有差距。縮小差距,“四個全面”才能真正落實,走在前面也才能不會因“腿長腿短”而耽擱。山東為此制定了“一圈一帶”等區域發展戰略,這次支持德州對接京津,是推進全省協同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對接協同發展的國家大戰略,貴在全面創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在新常態下出臺的國家戰略,更重視質量效益,更重視全面協調,更重視可持續。只有按照穩增長、調結構戰略部署去融入去對接,才不會跑偏。德州在這方面增強自覺,按照中央定位的“一區四基地”即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來謀劃工作,但又不限于此。他們要主動進擊、拓展范圍,為此,在圍繞一區四基地組建5個推進小組后又加一個綜合組,加強民生、社會領域的對接。用該市領導的話說就是,通過對接京津,倒逼政府創優環境、調優結構、改善生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水平,促進市內各方面協同發展,在新坐標上實現新提升。
????對接協同發展的國家大戰略,重在實干爭先。這一機遇并非德州獨遇獨有,紙上的利好也不會自動落地,只有實干在先,才可能走在前列。德州預先想到、爭先發展,在京滬高鐵剛剛通車、協同發展規劃出臺之前,就規劃園區、搭建平臺、對接央企、引資引智京津、合作建設“飛地”。網絡媒體山東行成員采訪的禹城、陵城、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都與京津冀有密切合作,有大量的京津項目、京津人才、京津因素。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德州更是勁足勢壯地甩開膀子,組建專門機構,出臺7個文件,細化工作目標,發起北接京津、南融省會的攻堅戰、持久戰。工作細到啥程度?圍繞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幾個農貿批發市場、綠色食品產地占比到什么標準,都有明確的任務書和時間表。靠實干、大干、巧干,德州力爭到“十三五”成為山東省對接京津的橋頭堡,京津特大城市群的南部明珠。
????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先發敢闖。當德州搭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列車跨越前進,山東必定會更幸福美好、更全面發展。
上一篇:內外兼修,爭當協同發展“模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