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語錄
????●“互聯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創”在于思維而不在年齡
????●要想贏得訂單,就得先為對方考慮
????●種得好是根本,賣得好是關鍵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周 偉 文/圖
????“這種圓蔥是從美國引進的紅皮圓蔥種子,個兒大、口感好,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很受歡迎”,記者見到王桂欣時,他正給來自臺灣的客戶介紹他的暢銷產品。
????瘦高的老王,看著很精干,談起洋蔥,從種植、管理到收獲,從品種、地域到銷售,說得有板有眼。
????作為平度市仁兆鎮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64歲的王桂欣除了會擺弄洋蔥,他更大的本事是農產品電商的“手藝”。老王曾連續8年成為“阿里巴巴”洋蔥類標王,干電商他的總銷售額達3000多萬美元,客戶遍布10余個國家和地區。
????正如王桂欣的網名一樣,在電商領域,他是無可爭議的“洋蔥王”。在老王看來,“互聯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創”在于思維而不在年齡。
????別人不敢做的時候 咱敢去嘗試
????“一個韓國客戶購買了775美元的大姜,記得很清楚。”提起2007年,在網上談成的第一筆生意,老王記憶猶新,“客戶看到咱的產品,感興趣,就和咱聯系,咱就一點一點地給他們介紹產品哪里好,文字不行就發圖片,外國客戶對食品安全要求高,咱還得出具檢測證明。”再加上價格、匯率、到運輸,前前后后談了個把月,老王終于把這塊硬骨頭給“啃”下來了。
????網上做生意,老王開始是帶著一絲疑慮的,“也怕被騙,不見人不見物就能賺錢,簡直有點不可思議”。但傳統蔬菜市場時好時壞的交易行情推了老王一把,在從朋友那里得知網上可以賣菜,并且有比較好的效果后,老王才決定試水電商。
????但是,一個連打字都不會、連普通話都不標準的中國農民如何與外國客商交流?面對記者的疑問,老王坦言,當初碰到的第一個困難是學習怎么上網。從跟著孫子學拼音、“一指禪”敲鍵盤開始,老王花費了好幾年時間?!跋峦甑?,回家放下鋤頭就練?!焙髞黼娚藤Q易平臺有了實時翻譯工具,“就可以直接互譯,和客戶交流。”
????能做成第一筆網上生意,老王現在總結起來“一是咱的產品好,經得住客戶挑;二是,咱膽子稍微大點,別人不敢做的時候,咱敢去嘗試”。
????要想贏得訂單,就得先為對方考慮
????“種得好是根本,賣得好是關鍵,現在來看,電子商務太重要了。我現在50%-60%的菜都是通過網上訂單銷售的。”自談成第一筆網上生意以來的幾年時間,老王接觸過的“網友”遍布韓國、英國、巴基斯坦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已經做成了200多筆網上交易,貿易額達3000多萬美元。
????老王有自己的QQ號,網名叫“洋蔥王”,網友已有300多人。QQ空間則成了宣傳自己蔬菜的網絡平臺,誰想了解他以及他的蔬菜,上網一目了然,網上找來的客戶也不在少數。
????老王現在每天都要在網上“泡”幾個小時,他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為的是與歐洲“網友”打好時間差,“要想贏得訂單,就得先為對方考慮。我晚上上網,因為他們那里是白天?!?/p>
????從互聯網進入國際市場,老王有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打國際市場,這種波動不是說咱能輕易掌握的,因此要學會預判,哪種菜好賣,哪種不好賣,提前規劃好種植面積,這個是要靠經驗的,要不然就得吃虧”;其次,就是學會挑選“靠譜”的客戶,減少交易中不必要的麻煩。
????瞄準國內市場,探索新模式
????除了圓蔥,合作社還分季節種了土豆、大蔥、芋頭、大姜等多種蔬菜,“產量大,不可能全靠出口”。有了多年出口和市場預判經驗,老王最近開始轉戰內銷市場,涉足最火爆的“生鮮配送”。
????目前,沙北頭合作社已經與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孵化基地負責6個淘寶店鋪的日常運營及維護,合作社負責蔬菜種植,“市民只要下單,新鮮蔬菜就會從田間地頭直接快遞到消費者手中,省略了批發商、超市等中間環節”。
????為了保證配送蔬菜的新鮮,他專門做了一個試驗,把合作社生產的韭菜通過物流發到濰坊的親戚家,“一天到貨后和新割的一樣”,親戚的明確回答讓他信心倍增。不過老王認為,對國內鮮蔬市場,總體來說,還處于初步認知階段,需要不斷摸索。
????老王本在互聯網上“沖鋒陷陣”,產品銷路好了,帶來的效應就是合作社的面積也隨之擴大……最終帶動合作社農民種植蔬菜2000多畝。同時,為保證一年四季為國外客戶供應洋蔥,王桂欣還在云南、甘肅、河南等地發展洋蔥基地1300多畝,按照經緯度不同,四季收洋蔥。去年,沙北頭蔬菜合作社銷售額達到1.3億元。
????(張德杰、崔汝平對本文亦有貢獻,在此表示感謝)
上一篇:假期“創客”課堂年輕人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