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崢嶸歲月 紅透齊魯——抗戰看山東”網絡名人行活動來到第二站臨沂。抗戰時期的臨沂,又稱為“山東小延安”,曾是華東戰區八路軍黨政軍指揮中心,也曾長期駐扎過八路軍115師。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留下過戰斗的足跡。沂蒙革命紀念館、山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沂蒙紅嫂革命紀念館等代表沂蒙精神的一處處展館,向人們訴說著沂蒙大地的紅色歷史。
????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根據地有420萬人,21.4萬人參軍參戰,120萬人次擁軍支前,有10.5萬名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出了“抗日楷模村”淵子崖、用乳汁救助傷員的“紅嫂”、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沂蒙母親”王換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進群體。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上午10點,崢嶸歲月 紅透齊魯——抗戰看山東”網絡名人行名博大V、媒體記者首先來到位于臨沂市區的沂蒙革命紀念館。紀念館的設計凸顯了沂蒙特色和時代特征,通過圖片、影視資料、實物、雕塑、場景復原、聲光電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戰爭史。“朔風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故。夕陽西山落,溫暖如新初。一碗雞蛋湯,情深透肺腑。”這是展示在沂蒙革命紀念館內一首反映沂蒙軍民魚水深情的打油詩。最后一匹布做軍裝,最后一粒米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在沂蒙革命紀念館,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讓人動容。
????下午兩點,“崢嶸歲月 紅透齊魯——抗戰看山東”大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一行來到山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紀念館位于臨沂莒南縣,重點反映了創建和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級政權——山東省政府的全過程。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堅持華北抗戰的四大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中,山東黨組織領導全省軍民共對敵作戰7.8萬余次,斃傷俘日偽軍53.5萬余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及其它物資。為了贏得抗戰的最終勝利,抗日根據地十萬將士血灑沂蒙。
????16點40分,名博大V、媒體記者來到沂蒙紅嫂革命紀念館。紅嫂革命紀念館位于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共12個館24個展室,詳細介紹了發生在魯中、魯中南區的“紅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無私奉獻和豐功偉績,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明德英、擁軍模范王步榮、舍子擁軍方蘭亭、寧死不屈的呂寶蘭、永遠的新娘李鳳蘭……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后是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用生命寫就的軍民魚水贊歌。
????參與本次名人行活動的名博之一、著名編劇于雷表示:“作為一個70后,一個電影編劇,關于抗戰的很多電影我都看過,比如地雷戰,地道戰。不過當我走到這些場館里,看到那些真實的圖片,確實深深刺激了我的靈魂。這些紀念館,把寶貴歷史資料都留存下來,可以讓一輩一輩的人都能夠重新回顧那段歷史。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我呼吁大家都能來這里走一走,看一看。”
????隨后,名博大V、媒體記者一行來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占地1129畝,總投資2.6億元,是國家4A級景區,集紅色旅游、影視拍攝、黨性教育、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影視基地至今仍保留著古樸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橋以及殘破的老石屋、茅草屋。《沂蒙》《永不磨滅的番號》《地道英雄》《平原槍聲》《紅高粱》等電影電視劇都是在沂蒙影視基地取景拍攝的,影視基地也被譽為中國“山村好萊塢”“中華紅色堡壘第一村”。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抗戰時期,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但沂蒙精神不僅僅局限在過去,無論是戰爭年代的“紅嫂精神”、“支前精神”,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厲家寨精神”,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九間棚精神”等,沂蒙精神都能隨時代一起脈動,不斷匯入新的時代內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沂蒙,永遠是一片令人肅然起敬的紅色沃土。
????在結束了第二站臨沂的尋訪后,名博大V、媒體記者一行將來到“崢嶸歲月 紅透齊魯——抗戰看山東”網絡名人行活動的第三站煙臺,探尋膠東紅色文化。(青島新聞網記者 張進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