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虎賁獨立師:國民革命軍第140師抗戰紀實》作者與第140師許多尚在的老兵多有接觸,私交甚好,有機會面對面交流。《虎賁獨立師:國民革命軍第140師抗戰紀實》許多內容來自老兵的口述。老兵們當年聞義赴難,朝命夕至,以血肉筑長城,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心仍堅如磐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的精神。他們不是英雄,誰是?為英烈立傳,為英雄正名,是《虎賁獨立師:國民革命軍第140師抗戰紀實》的著眼點,亦是作者的心愿。黔軍部隊打不垮、拆不散,先后參加了中條山阻擊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在抗戰主戰場上屢立奇功。黔軍序列中,第140師是一支較特殊的部隊。它曾因阻擊紅軍入黔而留下“雙槍兵”的惡名,又因在抗戰中是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最后撤守的部隊,在第一、二次長沙會戰中獨當一面,屢建奇功,得到蔣介石明令褒獎。作者參考了大量歷史資料和抗日戰爭史著述,采訪了原第140師的老兵,獲得了老兵口述第一手資料。
????[文摘]
???? 寫一個戰場容易,因為僅局限在一個空間一段時間。寫一支部隊難,要牽扯很多戰役的背景介紹和描寫,簡則不能達意,繁則主次難分,因而很難把握其分寸。
????第140師屬國民革命軍中央軍序列,其前身為黔軍王家烈第25軍所部的侯之擔教導師。1935年經中央整編后,被正式納入國軍序列,其番號先為新編第25師,后改為第140師。
????有著黔軍血統的第140師入列中央軍序列后,由于國民黨軍隊內部的派系之爭,一直處在夾逢中生存,并不斷改變從屬,在戰場上到處找“婆婆”,先后參加中條山阻擊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冬季反攻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師長也不斷更換,先后由沈久成、王文彥、宋思一、李棠、毛定松等擔任。第140師在抗日戰場,沖鋒在前,撤退在后,屢建功勛,從第一戰區、第五戰區,不斷轉換戰場,最后成為了第九戰區的骨干力量。但這支屢建奇勛的抗日部隊,在抗戰勝利后卻被撤銷了番號。
上一篇: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盧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