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創新
????如何將如此多的創意創新向現實轉化,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山東,一些專門服務于網絡“創客”的“眾創空間”正在興起。
????200多平米的空間,可以喝茶看書上網,位于山東大學的“鳳岐茶社”并不賣茶,而是一個為大學生創客提供創業創新的交流平臺。在這里,還在上大三的的楊紅巖,已經帶16名學生做起了農村電商培訓。
????在這里,從水電暖到網絡、設備都是免費的。和國內一些知名的眾創空間“車庫咖啡”、“新車間”不同,鳳岐茶社不僅提供聚會沙龍、創業輔導、路演融資等線下服務,還有線上的資源整合。他們自己開發的直播系統,能直播全國各地的大賽路演,讓世界各地的投資人隨時關注。
????除了校園,鳳歧茶社還把目光投向社會。利用線上功能,鳳岐茶社已經和全國幾十家眾創空間和創投機構展開了合作。今年,鳳岐茶社計劃在全省布局20個點,10家在高校,10家落戶各地高新區。
????在濰坊高新區軟件園,鳳岐茶社對面是馬春妍的“阿姨點餐”,這個只占了不足十平米,只有一個冷鮮柜,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的連鎖“攤點”,已經吸引了京東等資本大鱷的青睞。冷鮮柜里,放置的是半成品的食材,這些被加工好的半成品可被帶回家直接下鍋。她的服務對象,是軟件園那些沒時間去菜市場買菜的年輕白領。
????“我更看重的是半成品菜概念的傳播。通過互聯網形式,在線上線下做半成品菜加工平臺的還不多。”“阿姨點餐”項目發起人、濰坊壹貳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昭從北京來到濰坊創業,他看中的是這里的市場環境高度契合的機遇。
????山東省信息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高暘認為,“基于O2O的創服模式,通過信息與資源的互聯互通實現協同創新,這種互聯網+線下眾創空間的做法,是山東創服工作的一種新模式,對改善山東創業創新環境,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品牌活力
????夏天才剛到,韓都衣舍的秋裝設計就已經開始了。于玲是產品部的選款師,她的小組設計的一款酒紅色、后開叉的連衣裙有望在下一季的銷售中亮相。
????個性化、碎片化消費,是互聯網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特點需要企業在快速創新的同時,積極孵化多個子品牌。
????在韓都衣舍,每三個人就是一個產品小組,負責各個單品的設計、視覺、銷售全程運營。280多個產品小組,自主核算,自負盈虧,就像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微公司。
????韓都衣舍副總經理賈鵬希望,“在未來會讓更多有特色的小組出現,把這種柔性供應鏈的生產系統梳理的更加成熟,讓這些小組在這些系統上更好的生存,生長。”
????現在,韓都衣舍每年能開發新產品3萬多種,孵化出包括18個各種風格品牌的品牌群,這種運營和管理模式已經入選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哈佛商學院等高校的教學案例庫。
????山東省經信委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調研員吳炎介紹說,山東依托線下傳統的市場營銷和網絡建設的優勢,引導企業加大網絡營銷和網絡品牌建設的力度,建立行業性的網絡營銷和品牌建設服務中心,組織專家走進工廠,診斷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措施,將推動整個網絡營銷和品牌建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山東先后通過開展“市場開拓年”、“市場營銷年”、“品牌建設年”活動,以品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在韓都衣舍所在的濟南高新區軟件園,傳統“名園”優勢也進一步擴大:國家超算中心、省云計算中心等重大項目順利落戶,園區入圍全國第一批8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入園企業超過1000家。
????“‘互聯網+’元年,山東產業轉型創新加速,品牌企業不斷涌現。”山東省經信委信息推進處副處長孫志強介紹說,像山東浪潮集團,繼續保持國產服務器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首次進入國際市場前5位。海信平板電視國內零售市場占有率超過10%,已經連續十年成為中國液晶電視銷量冠軍。
????信息惠民
????櫻桃好吃樹難栽。對于山區的廣大果農來說,由于櫻桃的保質期太短,更難的莫過于銷路。
????果農于子軍是威海市文登區的櫻桃種植大戶,5月底,雖然他的櫻桃還有十幾天才成熟,但在網上,很多青澀的果子已經有了不少遠在北京、上海、廣州的買家。
????沒有互聯網之前,依靠傳統近郊游、采摘讓老于吃過大虧。2013年,他的櫻桃集中成熟時,幾天連陰雨沒有游客,三萬多斤果子爛在樹上,損失五六十萬。
????作為農業大省,如何打通互聯網上網下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農民享受到“互聯網+”的紅利,是政府和市場共同的心聲。
????今年,文登區政府部門讓供銷社牽頭,將所有的種植戶與合作社整合起來,統一品牌,統一質量控制,統一與專業的農產品銷售電商合作。有了大批量訂單,快遞公司也有了積極性,航空公司也會把價格降到最低,以消費者為中心搭建的四個平臺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這就讓老于家的櫻桃可以在24小時之內,銷售到全國主要城市。
????像這樣的農村電商,在山東已經成功培育了超過11萬個,網點數量9萬多家,農產品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
????平臺的應用遠遠不僅于此。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搭建起來的公共服務云,讓不同地區和部門的“信息孤島”互聯互通,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社會運行成本。
????在東營市東營區,數字信息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玉琴向記者展示了一張三維地圖,在這張地圖上,全區所有人口、地理、單位、企業等所有信息,都被一一定位,方便第一時間上門服務。這個開通僅一年的數字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已經幫居民解決了3萬多件難題。
????在濟南,數字管理服務平臺串起了多個管理部門的服務窗口,各種交通出行、民生警務、醫療保健信息,以及居家養老、家政服務、物流配送等服務機構都可以跟政務大平臺互聯互通,“平臺戰略”替換了“孤島模式”,實現了“互聯網+政務”的服務式轉型升級。
????像這樣的“集約化”山東電子政務平臺,眼下正是山東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的建設熱點。為了加快各級政府部門的政務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山東計劃到2020年,省、市兩級98%以上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都將遷移到云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