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二十一日下午,在村民岳慶龍家門口,李學勇省長和鄉親們圍坐一起共話家常,直接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朱 江攝
????初夏時節,東海縣牛山鎮張莊村楊柳青青、楊花似雪。
????5月20日至23日,省長李學勇來到這里開展“三解三促”駐村住戶調研。他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村基層發展情況、解決實際問題,認真傾聽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和基層干部群眾座談時,李學勇表示,蘇北當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新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在全面小康進程中努力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田間地頭,切問深思:把建設新江蘇的要求更好地落實到農村基層
????從沛縣草廟村到金湖縣樓莊村,從沭陽縣聚賢村到大豐市恒北村,這次又來到東海縣的張莊村,五年“三解三促”,李學勇每年都把駐點村選在蘇北。
????一到村里,李學勇就對前來迎接的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言嶺說,這次來,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要求,更好地落實到農村、落實到基層。
????駐村過程中,李學勇對張莊村這只“麻雀”進行了深入解剖。
????糧食生產是基礎。村民魯士明家的麥田里,麥浪輕翻。李學勇和魯士明一起走進麥田察看小麥長勢。“還有20多天就可以收割了。”看著沉甸甸的麥穗,魯士明滿心喜悅,“以前麥子畝產只有800斤左右,現在種子好,每畝收成能到上千斤。”
????房東李同州介紹說,家里新增了一輛秸稈還田播種一體機,即將投入今年的夏收夏種。李學勇詳細詢問農機補貼政策落實情況。李同州說,縣里政策落實很好,他買這臺機器農機部門補了3萬多元,預計兩三年就能收回成本。李學勇對在場的干部說,要進一步落實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經濟強,離不開產業支撐。張言嶺告訴李學勇,張莊村農民創業有基礎,大家積極性也高,但主導產業還沒有形成氣候。“在搞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村里還要培育有特色的主導產業,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李學勇說。
????在考察張莊村多戶家庭后,李學勇說,百姓富,關鍵是持續不斷地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要鼓勵支持鄉親們創業就業,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通過深化改革增加農民土地財產收益。李學勇還來到鄰近的軍華種植家庭農場,同農場主人王軍夫婦一起給西瓜藤“打叉”,又到果園里鋤草。李學勇一邊勞動,一邊和王軍嘮起農事。
????王軍告訴李學勇,兩年前,他通過流轉租賃方式辦起了家庭農場,種了155.5畝地,現在發展勢頭不錯,效益很好。
????王軍掰著指頭算起賬:一畝西瓜的收入5000至1萬元,一畝葡萄的收入更是不低于2萬元。去年,農場實現利潤30萬元,也帶動了周邊的鄉親們增收致富。
????李學勇和當地負責同志講:“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認真落實改革措施,在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力度。要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推動傳統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轉型。”
????張莊村現在道路硬化整潔,垃圾統一收集處理,新增了不少公共綠地,群眾都很滿意。李學勇說,要堅持整治村莊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完善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努力實現“環境美”的目標。
????村民們反映,鄰里和諧相處,尊老愛幼形成風氣,李學勇很是欣慰,他說,這是文明新村建設很重要的方面。李學勇非常關心基層黨組織建設,專門到張莊村支部了解組織制度建設、黨員活動開展情況,他說,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社會治理;要建設好基層領導班子,村組干部要做發展經濟的帶頭人、共同致富的領路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主動對照,努力踐行:從嚴從實考量各項工作
????夏日天亮得早。駐村的第二天清晨5點多,李學勇就出了門,與早起的鄉親們攀談。
????“村里這幾年變化可大了!”71歲的李慶勝說,原來村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現在都修了水泥路;原來大家住的是瓦房,現在不少人搬進了樓房;大伙兒的錢袋子也比過去鼓了。
????楊玉兄騎著三輪車送孫子和孫女去上學。“孫女上三年級了,年年是三好學生,家里獎狀一大堆呢。”老人樂呵呵地告訴李學勇。
????在村的東南角,村民劉兆華反映:“現在村里道路修得不錯,但我們這片地勢低洼,一下大雨就淹,水能積到小腿上面,我們都盼著能早日解決。”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李學勇已經跑了20多戶,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沒吃早餐。
????接下來的幾天中,李學勇白天晚上、村頭田間,隨時隨地察民情、體民憂。增收、教育、醫保、社保、養老,村民們關心的問題一一記在他的心頭。
????李學勇還來到張莊村新農村服務中心,了解計生、民政等窗口的辦事流程。在村衛生室,他詢問藥品是否零差價、診療系統有沒有和上級衛生機構聯網。李學勇說,要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思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
????21日下午,村民岳慶龍家門口,一邊是麥田,一邊是葡萄架,李學勇和鄉親們在房前的空地上圍坐下來話家常。鄉親們暢所欲言,既談村里的新變化,又提出意見建議。
????村民焦春娥反映,新村建設得蠻好的,但老村沒有排水管,下雨容易積水。
????村民委員會主任鄭傳亮說,村北建了電灌站,村南現在還沒有,那片莊稼缺水灌溉。
????大學生村官宋正強提出,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還需要更多的關注。
????張言嶺談到了村民們的共同期盼:新農村建設要靠人才,希望孩子們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對村民們的感受和建議,李學勇認真聽、用心記。他對村民們說,這次駐村調研,我從你們身上看到了謀事創業的實干精神,也聽你們說了許多真心話。你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建設繁榮富強的新農村,要有一個總綱領,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新要求,就是我們謀劃發展、推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有一個好作風,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是黨員干部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希望大家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黨員干部帶頭,齊心協力把張莊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李學勇語重心長地對村負責同志說:“不要怕群眾提意見,我們就是來聽群眾意見、為群眾辦事的。”對于村民提出的困難和建議,李學勇要求在場的負責同志一項一項記下來,能解決的馬上就辦,一時不能解決的也要抓緊研究,及時給予回應,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李學勇說,“三解三促”活動是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實踐平臺,要通過深入基層群眾,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面對面地請大家幫助我們查找“不嚴不實”問題,分析原因,認真整改,使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
????鞏固成果,接續奮斗: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駐村調研中,李學勇特別關心貧困戶的生活情況。他來到張莊村一組李加平家中,看望這位85歲的老黨員。李加平腿部殘疾,還患有腦血栓后遺癥。李學勇關照村負責同志把老人照顧好,盡心解決其生活困難。孫玉林老人今年已經80歲,老伴鄭允沖患病28年,一直是他最大的牽掛。李學勇囑咐,要落實好醫保政策,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經濟薄弱地區的發展情況,李學勇始終記掛心頭。東海縣石梁河庫區是我省重點扶持的六大連片地區之一。2013年7月,李學勇曾到庫區考察。近兩年過去了,庫區的扶貧開發情況怎樣,李學勇一直惦記著。22日一大早,他就從張莊村趕到石梁河庫區調研。
????李學勇來到青湖鎮青南新村村民孫李永家,了解到他家的電視、電燈等已經用上了光伏發電,青南新村已經成為我國首個屋頂連片“光伏村”。當地負責同志告訴李學勇,光伏發電的收益重點幫扶貧困戶,他們在免費享用太陽能的同時,每戶還能領取幫扶資金。
????石梁河鎮小埠子村,是庫區最為偏遠的一個村。時隔近兩年,李學勇又來到這個村,村民們再次見到省長,興奮地圍攏來。李學勇招呼大家坐下來交談。
????83歲的王紹俠老人說,這兩年小埠子村變化可大了:道路寬了,綠樹多了,小學、幼兒園、敬老院也都建成了。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
????兩年前曾向李學勇匯報過的養雞戶房高學告訴省長:“雞舍擴大到了1500多平方米,養的雞也增加到了7000多只,市場相當好。”
????村黨支部書記高學補充說,這兩年村集體經濟發展了,全村農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王輝原來在外務工,回鄉后承包30畝土地創辦了家庭農場,他覺得很有干頭,但也提出現在最缺的是種植技術。
????何自鋒原來是低收入戶,后來從事農業種植、養牛,去年底已經脫貧。他的愿望是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希望能解決小額貸款問題。
????李學勇一一記下鄉親們提出的問題,不時與大家進行交流討論,他對小埠子村的發展成績表示肯定,要求大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再接再厲,努力實現“新八有”目標。
????東海縣負責同志介紹,截至2014年底,石梁河庫區已完成33200多人脫貧,23個經濟薄弱村基本實現“新八有”。李學勇說,全省全面達小康,重點難點在蘇北。今年是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的攻堅之年,全省農村還有116萬人口的收入低于4000元標準,525個經濟薄弱村尚沒有實現“新八有”。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地區,不能落下一家一戶。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努力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