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發展是我市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選擇。日前出臺的《青島市低碳發展規劃》(2014年—2020年)提出,我市將從促進產業升級、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清潔化和低碳化、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倡導低碳生活和消費方式、建設碳匯體系等方面著手,全面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建設低碳型宜居幸福城市。
????推進四項低碳試點構建八大支柱體系
????根據規劃,我市將全面推進四項低碳試點示范工作。一是積極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國家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青島港國家低碳港口試點、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等國家級低碳試點示范工作。二是推進低碳示范園區建設,將董家口經濟區、中德生態園、紅島經濟新區、國際生態智慧城、藍色硅谷核心區等重點園區建設成為國家或省市低碳示范園區,并以示范園區帶動引導全市產業園區低碳化轉型。三是推進低碳企業試點工作,支持青啤等企業在碳排放核算、低碳產品開發與標識認證、企業低碳型管理等方面開展試點。四是推進低碳城鎮和低碳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實施市級低碳城鎮和低碳社區試點工程,探索低碳城鎮和低碳社區建設新模式、新路徑。
????同時,我市還將突出構建低碳型城市空間布局體系、低碳技術創新與應用體系、綠色低碳產業體系、低碳能源供應體系、低碳交通運輸體、綠色低碳建筑體系、低碳政府和社會消費體系、低碳生態體系等八大低碳支柱體系。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建設緊湊型城市
????我市將把 “緊湊型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等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交通等基礎設施規劃的編制、實施、動態管理的各個環節,按照“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空間戰略,以低碳為導向,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城市結構向多中心、組團式結構轉變,打造緊湊型、集約型的城市空間格局。
????推動產業園區空間集聚。按照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要求,遵循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約化的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產業集聚區和經濟功能區,通過規劃引領、要素傾斜等措施,引導企業和項目入駐;制定優惠搬遷政策,加快推進老城區“退二進三”,引導老城區企業遷出市區并向相關工業園區集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低碳發展。
????推進產業轉型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戰略重點,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工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的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低碳支撐產業,構建“以傳統產業低碳化為主線,現代服務業為主體,高端制造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現代農業為基礎,低碳支撐產業為特色”的具有較高低碳競爭力的低碳產業體系。
????今后,我市將大力發展低碳工業,包括發展戰略性新興低碳產業,推動傳統產業低碳改造;大力發展低碳服務業,包括發展低碳優勢服務業,培育低碳新興服務業;推進農業低碳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和綜合效益;建設低碳示范產業園區,推動藍色硅谷核心區、中德生態園、國際生態智慧城、董家口區域、世園生態新區等重點園區的低碳化建設,打造1-2個國家級低碳示范產業園區,重點園區單位產值能耗、電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全國同類園區的先進水平。
????優化能源結構建設低碳能源供應體系
????根據該規劃,我市將以優化能源結構為核心,提高天然氣應用比重,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油品等傳統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生產和輸送效率,全面構筑低碳能源供應體系。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分別達到3%和8%。
????加大天然氣資源引進和應用,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從2010年的1%上升到4%,到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10%以上;提高天然氣的應用比例。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鼓勵太陽能集熱系統在工業、公共機構、商業和居民生活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加快建設沿海和內陸風能產業帶,發展大型風電設備,建設風電項目;加快污水源、海水源與土壤源熱能利用;推動生物質能源應用;推動海洋能源示范應用;提高能源生產和輸送效率,鼓勵能源生產企業探索碳捕集與資源化利用。
????推進低碳交通運輸試點構建低碳交通體系
????規劃提出,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低碳港口建設試點和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青島示范項目研究,建設高效率、低能耗、清潔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15年和2020年,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分別比2005年下降10%和18%;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分別下降23.3%和40%。
????促進清潔能源車船發展,提高車船用能中清潔能源比重,推動道路建設與港航設備節能技術應用。加快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建立以軌道和地面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體系,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地位。到2015年,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40%。加快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盡快形成軌道交通網絡。大力打造城市綠道系統,構建具有青島特色城市綠道體系,至2015年,綠道里程達到570公里,形成規模效應,吸引居民選擇步行、自行車等低碳的非機動車方式出行。
????提高建筑能效發展低碳建筑
????根據該規劃,我市將全面推行和落實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發展綠色建筑,推廣使用新型節能建材和再生建材,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建設生態社區。
????今后,我市將嚴格執行居住建筑節能65%、公共建筑節能50%的強制性標準,研究編制居住建筑節能75%、公共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和實施細則,啟動建筑節能高標準試點示范;推廣綠色建筑設計、綠色施工,引導新建建筑向綠色建筑發展,到2015年,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達標率達到100%;將節能改造與城中村和舊城改造、城市市容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統籌規劃,到2015年,完成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650萬平方米。
????推進低碳城鎮化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推進低碳城鎮化建設,建設低碳小城鎮,創建低碳社區,促進廢棄物處置與污水處理低碳化。建設低碳型政府,充分發揮政府在低碳社會建設中的引領、示范和表率作用。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探索符合我市區域特點的綠色低碳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提倡公務活動低碳出行,鼓勵政府公務人員以公共交通或非機動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上下班,嚴禁超標準、超編制采購公務用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全民踐行低碳的社會氛圍和持續推進低碳的長效機制,促進民眾日常生活從傳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轉變。
????加強生態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
????規劃提出,加強森林資源培育與林業管理,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改進森林質量,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提高森林覆蓋率與固碳能力。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加強濕地保護與建設,增強濕地碳匯功能,探索增加海洋碳匯。到2015年和2020年,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40%和45%。
????實施綠廊、綠山、綠網、綠屏、綠村、綠園、綠城、綠景、綠肺、綠腎等“十綠”工程,重點打造以公園綠地為主的“點”狀綠地,以濱水綠地、道路綠地為主的“線”形綠地,以太平山綜合公園和浮山生態公園大型生態綠地為主的“面”狀綠地,通過“點、線、面”結合,構建“一帶、三縱、三橫、八組團”的城區綠地科學布局,推廣“生態型、節約型、低碳型”園林城市建設,將城市建成“山環、水抱、綠擁、花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海宜居城市。
????建立考核制度加大財政扶持
????根據規劃,我市將對“十二五”及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進行科學分解,建立健全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將考核對象的低碳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部門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及干部考核體系,作為各部門達標評價、業績考核以及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我市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籌備成立青島市低碳發展專項基金,圍繞實現低碳發展目標,逐步加大市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鼓勵各級財政加大對低碳發展的資金投入。同時,積極爭取低碳領域的國家級低碳試點項目以及上級財政資金支持,加快低碳重點工程實施和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