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了解到,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工聚集類社區236個,建成農民安置房16萬套、6.8萬戶農民喜遷新社區,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下一步我市將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同時在農民轉移就業和致富增收方面,力爭到2016年建成1000個左右特色產業園區。
????“三年行動”改善人居環境
????據介紹,我市將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明確近期集聚改造村、遠期集聚改造村、長期保留村、特色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健康發展,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據了解,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對歷史文化名村和具有長久保留價值的自然村落,全面摸查,加強保護,使其成為財富,全市已有3個村莊列入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在農民轉移就業和致富增收方面,實施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存進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加強縣域工業聚集區和現代服務業園區建設,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爭到2016年建成1000個左右特色產業園區,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致富增收。
????同時,我市還將實施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系統治理農村垃圾、農村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推進村通規模化供水、鎮(街道)駐地通暖氣和天然氣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在家門口創造就業機會
????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調研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后提出建議,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每個社區的建設規劃要盡可能考慮當地情況和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不搞千村一面,突出特色,縮小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差距。同時,堅持產業園和農村社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為農民在家門口創造就業機會和條件,使工資收入同土地租金、集體經營分紅一樣,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穩定來源,實現“樂業”和“安居”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