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猶如裝上 “金引擎”,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萬億。昨日,市金融辦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4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0060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青島成為山東省首家貸款突破萬億的城市。這是繼去年1月份全市銀行業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過萬億元后,我市金融業持續加速發展的又一標志性事件,這表明我市經濟總量、金融體量達到了較高的規模,既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也為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存貸款雙破萬億】金融體量達較高規模
????“金融指標好比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存貸款余額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在談及存貸款過萬億對于青島經濟發展的意義時,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如是說。他具體介紹稱,經濟的發展會帶動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增長,存貸款余額的增長也會促進經濟的發展。
????市金融辦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市各項貸款新增398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351億元,由此也使得青島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突破萬億,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8%。“上述數字也表明我市經濟發展的總量達到一定水平,過萬億也為我市下一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較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這名負責人說。
????據介紹,2013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8006.6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10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788.7億元,增長17.7%。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6.1%,全市外貿出口總額779億美元,占全省30%。實際利用外資55.2億美元,居副省級城市前列,預計2014年我市經濟還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這名負責人還提到,去年1月末我市存款余額已突破萬億大關,如今貸款余額又破萬億,這也代表我市金融體量已達到較高的規模。近年來,我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升近1個百分點,金融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目前,青島市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93家,其中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等外資銀行機構達到13家,三星產險、中荷人壽等外資保險機構也相繼入駐,青島成為山東省外資金融機構最為聚集的城市。“這也反映出隨著我市經濟金融不斷加深融合,金融對支撐我市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青島裝“金引擎”】助力財富管理金改區騰飛
????提起青島金融,我市獲批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事件不得不提,那存貸款過萬億對我市創建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又會產生何種影響呢?
????在解答該問題時,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稱“有人理財”和“有財可理”是發展財富管理首先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具體來說,“有人理財”是指要擁有財富管理的人才,“有財可理”則是指要積累一定的財富。存貸款過萬億意味著我市經濟金融發展達到了一定水平,社會財富積累上了一個新臺階,對實體經濟能夠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反過來也促進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更快發展,實現財富與人才的不斷積累和集聚,為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人才和財富二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擁有財富管理的人才,才會吸引世界財富聚集青島,而只有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進一步聚集善于理財的人才。”這名負責人說,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務必要同時實施人才戰略和財富戰略,而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一定要建立在較高經濟金融發展水平之上。“經濟金融水平提高了,自然就會吸引大量的人才和財富,進而產生人才和財富的互動,推動青島早日成為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
????【信貸結構優化】小微企業信貸增長27%
????記者從市金融辦了解到,存貸款規模破萬億后,全市信貸資源的行業、空間分布更趨合理,信貸結構得到持續優化。在信貸結構分布上,我市加大重點項目信貸投入。4月末,主要用于投資的中長期貸款余額5301.4億元,同比增長1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4.2個百分點;比年初新增271.5億元,同比多增8.8億元。據悉,今年年初,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會同市發改委向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推介了73個市重點建設項目,本年融資需求245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加大涉農信貸投入。3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2156.3億元,同比增長18.6%,高于各項貸款增速7.9個百分點。在涉農貸款快速增長的同時,農村金融創新取得突破,我市5家銀行與74家新型農業主體達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協議1.5億元,22家銀行與22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成融資意向67.5億元,拓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
????小微企業信貸投入也在不斷擴大。3月末,全市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2395.8億元,同比增長27.6%。其中,為企業主個人發放的,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607億元,同比增長16.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5個百分點。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還積極通過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表外融資方式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此外,保障性住房、個人消費、節能環保、就業創業的信貸支持也在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