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往前看,我是這樣擺的: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鋪滿整張卡片,一行有5個,有3行,一共用了15個小正方形,因為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所以這張大卡片的面積就是15平方厘米。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講臺上,一名小學生正在給大家演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是出現在膠州市香港路小學多媒體教室里的一幕。據了解,由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劉仍軒老師主持的課題“教材使用與學生數學素養提升的研究”正在舉行“習題創編”和“教材研讀”兩個子課題的成果發布會。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
????如果不是親臨課堂,也許大家都不會相信,三年級的學生能如此自信大方、語言流暢地講出自己的想法,當下面的同學頻頻向她提出疑問時,她也都進行了流利的解答,回答到精彩處,課堂上自發地響起了掌聲。老師給了她贊賞的目光后,又請另一名有不同想法的孩子走上了講臺,老師則像一名學生一樣,一會兒一副聽不懂的樣子,一會兒點頭微笑,講臺上的學生和臺下的學生互動,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
????據了解,膠州香港路小學是青島市“數學素養”課題實驗學校,青島市“小學數學情境串教學法”成果推廣校。在課題的引領下,該學校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 “教師走下講臺學會當學生,學生走上講臺學會當老師”,改變以往教師主導整個課堂的狀況。經過多年的探索,香港路小學師生的角色悄然發生了變化,喜歡思考的孩子越來越多,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師生的素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這都得益于“數學素養”課題的引領。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
????近年來,劉仍軒老師為了落實青島市教研室 “高效課堂”“生本愉悅課堂”的有關要求,引領全市小學數學教師相繼開展了 “情境串教學法”和“數學素養”課題研究。“情境串教學法”為廣大教師提供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在該教學法指導下,數學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2009年4月啟動的“素養提升”課題研究,則是為了深化“情境串教學法”研究成果,踐行“生本愉悅課堂”的教育理念。該課題共細化為五個子課題,從“教材研讀”“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習題創編”“教師素養”五個不同方面展開研究,內容幾乎覆蓋了所有課堂教學要素,并把“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作為研究的最終落腳點。
????在研究過程中,劉仍軒老師采取了以子課題研究共同體為“條”、以行政區研究協作體為“塊”的研究機制,力爭讓課題研究常態化、專題化、活動化。作為課題研究的總負責人,五年來,他走遍了青島市各課題實驗校,舉行了一系列研討活動,截至目前,圍繞課題舉行的市級教學研討會達30多次,參與研討的學校覆蓋了青島市的所有街道和鄉鎮。成果發布師生受益
????時至今日,“數學素養”課題研究處于各子課題研究成果發布階段。這兩個子課題梳理出的成果有四大項:《青島版教材賞析》、《實踐活動創編教材》 、《金點子創編習題》、《信息窗高效作業》。這些成果的推廣,將極大地促進青島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劉仍軒老師和他的團隊多次在全國和山東省介紹課題研究經驗,獲全國和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搭建的舞臺有多大,學生的潛力就有多大。參與素養課題研究以來,我們區的小學數學課堂在發生著變化,課堂初步實現了由"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的華麗轉身,培養出了一大批"小先生",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膠州市教研室孫鳳武老師在會上評課時動情地說。
????劉仍軒說:“這不僅僅是課題研究,更是一項教育實踐,課題研究具有周期性、階段性,而教育實踐則具有持續性、恒久性。我們會持續不斷地研究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創新教研機制,將教育實踐做得更細、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