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人民福祉是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面履職盡責,推動工作鞏固轉型發展,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項目標任務,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科學發展取得新進展。
一、關注民情,完善機制暖民心
(一)直面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年度“三民”活動,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收到市民代表意見建議178條,全部按時辦結。今年,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11區市的27個鎮(街)、33個村(居)進行專題調研,發放調查問卷300余份,匯總整理7大類意見建議,制定落實22條整改措施。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辦證難問題,第一時間出臺并嚴格落實《便民惠民十二條》,簡化辦證程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點名表揚我市做法;《行風在線》、《民生在線》群眾所提意見建議辦結率均達100%,群眾滿意率分別為100%、96.02%,6期“網絡在線問政”現場答復率均達100%,得到了群眾普遍好評。
(二)在全國率先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慰藉機制。聯合市財政局、民政局、人社局出臺《關于加強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立長效救助慰藉機制。一是對獨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夫妻,特別扶助金由國家規定的每人每月135元的標準提高到不低于500元。二是對獨生子女傷病殘后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夫妻,由每人每月110元標準提高到不低于150元。三是對一、二、三級節育手術并發癥人員,由每人每月500元、200元、100元的標準分別提高到600元、300元、200元。四是建立特別扶助金動態調整機制,當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累計增長達到或超過30%時,適當提高特別扶助金標準。五是為享受低保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給予每月60小時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六是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入住非營利普惠型養老機構的,按照每月300元標準給予養老機構運營補助,享受低保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按照當地普惠型養老機構平均收費的80%給予補助。七是對享受低保的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按照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三分之一增發專項生育補助。我市特別扶助在全國各省市及15個副省級城市中標準較高,救助慰藉內容最全,并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省政府專門刊發推廣我市的做法。
(三)在全省率先突破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救助難題。一是填補失業無業獨生子女父母年老一次性獎勵全省政策空白。在省內率先出臺政策,由區市政府出資,參照企業獨生子女父母職工退休一次性養老補助政策,按照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0%的標準,分年度、分步驟、分批次逐步兌現解決失業無業獨生子女父母年老一次性獎勵,困擾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10余年的歷史遺留政策問題取得歷史性突破。今年,全市已為15065名失業無業獨生子女父母發放年老一次性獎勵7959萬元。二是突破人口關愛基金募集救助難題。加大人口關愛基金社會募集和救助力度,今年已募集人口關愛基金1783萬元,連續兩年募集人口關愛基金突破1000萬元,占全省募集總額的50%以上,為全省最高。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積極開展“計生助?!蜏嘏被顒?,今年已救助計劃生育困難家庭5751戶,發放一次性救助金1114.67萬元。三是計劃生育惠民政策投入再創新高。2013年全市共投入8.76億元,落實36項計劃生育惠民政策,398萬人次受益。經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多方爭取,國家2014年預算擬安排下撥補助我市計劃生育專項資金將達到6000萬元,比2013年增長400%,創歷年之最,增長幅度和總數額均位居5個計劃單列市首位。
二、立足民需,提升服務惠民生
(一)提升優生服務水平。一是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保增長、保質量和防假、防錯“兩保兩防”工作,將健康檢查項目內容從19項增加到25項,全面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區域和目標人群“兩個全覆蓋”。目前,全市已有9.2萬名群眾接受檢查。中央電視臺報道我市的工作經驗。二是嚴格控制優生實驗室檢測質量,全市投入2130.6萬元,購置135臺臨床檢查、檢驗設備,市內三區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檢驗合格率、隨訪服務率達到90%以上,其他8個區市均達95%以上。我市獲得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室間質控評價通報表彰。三是開展計劃生育科技服務關愛行動,實施未婚女青年小月份意外妊娠救助、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再生育家庭關懷、退出育齡期婦女取出宮內節育器等免費服務項目,今年已有2.48萬人次受益。
(二)提升家庭服務水平。一是在全市1139個社區、5422個村莊普遍開展“和諧幸福家庭促進計劃”服務活動,完善豐富199個和諧幸福家庭創建示范點服務內容,已有35萬人受益。二是借助全國科學育兒示范基地全面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公益服務,面向鎮(街)、社區舉辦7期科學育兒師資培訓,培訓師資420名,各區市、鎮街250余個早教示范點全面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公益服務,受益人員達2萬余人。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報道我市經驗。三是積極探索醫育結合新模式。順應計生衛生機構整合、資源共享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村級,實施計劃生育服務室和村級衛生室合一,全市已有132個村級實現“兩室合一”;鎮街級,各中心計生服務站主動拓寬服務范圍,推進新型服務陣地升級改造,探索與鎮衛生院合作,加快服務轉型,讓群眾享受便捷服務;區市級,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與婦幼保健院實行“兩站合一”,加快提升服務水平;市級,實施轉型發展,打造高端示范服務基地,投入470余萬元,引進乳腺鉬靶機、血球五類分析儀等先進設備,建設PCR實驗室、P2實驗室,啟動與青島市立醫院合作項目,全面拓展乳腺癌、宮頸癌“兩癌”篩查與治療服務,今年已收治病員1020人,開展手術350例。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分別報道我市的做法。
(三)提升均等化服務水平。一是聯合市委組織部、人社局等6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意見》,向流動人口發放“新青島?新市民?新家園”服務卡16.5萬份,共有30.6萬人次受益各項均等化服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率達95%以上,享受免費孕前優生檢測率達到91%,享受免費孕環情檢測、住院分娩補助、生殖保健服務率均達98%以上。中央電視臺報道我市經驗。我市列入全國流動人口均等化試點城市。二是創新信息采集形式,實施“金人工程”,通過3G手持移動終端,隨時采集和變更全員人口信息,日均信息采集變更量達2000余條;信息共享平臺采集部門信息72萬余條,全員人口信息覆蓋率已達到96%以上,主要數據項準確率已達到98%以上,為有效推進均等化服務打下了堅實的信息基礎?!豆饷魅請蟆穲蟮牢沂械墓ぷ鹘涷?。
三、創新管理,夯實基礎促發展
(一)完善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計劃生育工作“三個不變”的有關要求,對155個鎮(街)、168個村(居)進行平日考核、明調暗訪和調研督導,下發62期考核工作通報;審核7470例各類先進、政治資格,否決102個單位和個人;責任追究預警12個鎮(街),國策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聯合審計、財政、監察等部門開展社會撫養費專項審計檢查,確保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經費管理使用合法依紀合規。我市在全省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
(二)嚴格依法行政。加大違法生育公示曝光和處理力度,在新聞媒體、網站公示曝光違法生育150次、2018人次,對1687例違法生育下達處理決定書,查處83名黨員干部違法生育案件。推進綜合治理性別比工作,全市共查處“兩非”案件31例,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08。2013年,全市合法生育率達到9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高質量地完成省、市委下達的人口責任目標。
(三)創新計劃生育宣傳形式。貼近群眾需求,改進宣傳形式,組織開展“七個一封信”發放活動,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向新生兒父母、新婚夫婦、流動人口、在校大學生、城鄉居民、中老年居民、違法生育人員分別發放一封信,宣傳新婚保健、流動人口均等化、生殖保健、便民措施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等知識和政策,弘揚新型婚育文化。今年全市已發放“七個一封信”280余萬份,其他宣傳品160余萬份,入戶發放率達到95%以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崔麗作出肯定性批示,《中國人口報》頭版頭條予以報道。
一年來,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創新發展。中央級媒體發稿37篇,其中中央電視臺19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5次、人民日報1次、光明日報9次、工人日報1次、經濟日報及內參各1次。另外,中國人口報頭版頭條1次、省級媒體478次報道我市經驗,在全國、全省樹立了良好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形象。
人口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當前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管理和均等化服務仍有不足、基層基礎工作存在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等。2014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一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不斷強化干部思想隊伍、作風建設,“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在機構整合中,切實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力度不減。二是積極做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調整的銜接準備工作,及時與省溝通匯報,做好“單獨兩孩”政策的各項準備工作,提前研究相關審批程序,簡化辦證手續,做好生育預報引導,確保政策及時落地,減少生育堆積。三是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務任務,深化“醫育結合”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服務。四是深化為民服務,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深化和諧幸福家庭促進計劃,推進流動人口享受均等化服務。
市民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懇請廣大市民監督我們的工作,對我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我們將根據您的意見和建議,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我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現新的發展。
上一篇: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