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地方志事業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使地方志工作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發展。
一、年度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一)圓滿完成續修《青島市志》政治卷、文化卷出版任務,完成社會卷終審稿。按照2013年工作計劃,至11月底,續修《青島市志》政治卷、文化卷完成送印出版,社會卷完成終審稿。政治卷共15篇、98萬字,圖表80幅;文化卷共10篇、100萬字,圖表112幅,照片370余幅;社會卷共8篇、約70萬字,圖表100幅,照片260余幅。
一年來,我們加強志稿評審、明確質量責任,嚴把志書質量關。一是發揮總編室機制優勢提高總纂質量。打破處室界限,發揮人才特長,每卷成立3~4人編纂組,編纂組長不受職級限制,充分調動了業務骨干的積極主動性。進入總纂后,各編纂組本著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修改,使志稿的框架更加合理,脈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精煉。二是發揮社會力量“開門修志”。聘請相關行業老領導、文史工作者、修志老同志、專業校對人員,參與志書的評審、修改、校對,從志書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提升編纂質量。各位專家熟悉行業發展歷史、有較高文字水平,對志書修改幫助很大。通過志稿評審會,專家們暢所欲言,查找和糾正了存在的許多問題和不足。三是建立“五輪十校”審校制,進行多輪次質量把關。由編纂組成員、編纂組組長、承編單位、行業專家、總編室領導和出版社專業編審校對,進一步提高了志書質量。
(二)圓滿完成《青島年鑒2013》編纂出版工作。《青島年鑒2013》于2013年8月底按期完成印刷出版。全書設23個欄目,組稿420余篇,定稿130余萬字,征集宣傳彩頁140余幅,年內共發行2000余冊。
《青島年鑒》創刊于1988年,至今已連續出版26卷。《青島年鑒》全面、翔實、系統地記述了我市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在反映市情、宣傳青島、服務于五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其他媒體和出版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島年鑒》注重內容的豐富充實、體例的規范完善和表現形式的和諧統一。在保持總體框架連續性的前提下,每年都對一些欄目作適度的調整,堅持常編常新。去年,在全國年鑒評比中獲最高獎——綜合特等獎。
另外,進一步加強年鑒業務的指導和培訓工作,推動社會各方面年鑒業務的開展。2013年,先后開展《市南年鑒2013》、《青島卷煙廠年鑒2012》和《中國帆船之都年鑒2012》等代理編纂工作。
(三)全力推進《青島市志》精編本工作。《青島市志》精編本,是根據2010年7月市政府第52次市長辦公會議精神,對首輪志書進行精簡縮編而進行的一項工程,全書共8卷。至11月底,精編卷一經過兩年的努力已出版發行。該卷共77.5萬字、圖照表379幅;精編卷五完成征求意見稿90萬字,進入專家審校階段;卷七完成初稿89萬字,正在進行總纂修改;卷三形成初稿80萬字。為了解決志稿中存在的“立線不明、內容壓縮不夠、概述規模不統一、下限資料不齊、行文風格不一致”等問題,多次召開編纂研討會,研究解決辦法。為了進一步提高編纂質量,還借鑒續修《青島市志》經驗,在精編卷五初稿形成后,聘請了6位行業方面的專家對志稿進行編修。
(四)積極推動基層修志工作。召開區市史志辦主任工作會議,總結區市年度工作,部署重點工作目標。結合各區市史志工作實際,先后制定印發了《2013年區市史志工作要點》、《青島市2013年度區市史志工作考核細則》等文件,量化工作目標和考核標準,激發了各區市的工作熱情。進行了分類指導,重點對《平度市志》《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市黃島區志(1984~2005)》進行了業務指導。年內,這兩部志書均可完成印刷出版。至11月底,全市有嶗山、李滄、黃島、城陽、即墨、平度、萊西等7部區(市)志出版。其他區市志也在積極推進,《市南區志》已完成400余萬字初稿,《市北區志》在完成資料長編的基礎上開始啟動初稿編纂,《膠南市志》已完成80%的資料征集,《膠州市志》已形成500余萬字的資料長編。
在抓好二輪修志的同時,各區市不斷將地方志工作向街道(鎮)、社區(村)延伸。嶗山、城陽區已經完成了所轄街道志書的編修工作。社區(村)志的編修蓬勃興旺,今年又有《記憶中的市北》《聚焦李滄》《嶗山區圖志·村落志》《紅島街道志》《膠州市電業志(續志)》《即墨市村莊志卷5》《平度開發區區志》等30余部街道、村志及地情文獻出版。
(五)啟動《青島世園會志》編纂工作。編纂出版《青島世園會志》,用地方志這一中華傳統文化載體,將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申辦、籌辦和舉辦過程,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載下來,是世界園藝博覽會歷史上的一大創舉,將為青島留存一份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今年,制定了《青島世園會志》編纂方案和篇目,舉辦了《青島世園會志》編纂業務培訓班。目前,已有10個承編單位上交初稿或資料長編。《青島世園會志》擬設上、下兩卷,上卷共計12篇、52章、168節,另設序言、凡例、目錄、概述、大事記。下卷為附錄卷,設政策法規、規劃方案、領導講話及重要文件、重要新聞、藝文等。上、下兩卷各60萬字,以大16開本彩色印刷。
(六)深入開展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是不斷加強地情網建設。針對在“民生在線”“網絡問政”和“三民”活動中,市民提出的要求和建議,對青島市情網站的主體資料進行重新錄入修改。年內順利完成了一輪志書和專業志書及《青島年鑒》、《史鑒》刊物等約2億字的錄入、校對、修改和上傳。召開了區市地情網站工作暨業務培訓會議,邀請專業人員對各區市網站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制定了具體的區市地情網站改版計劃。目前區市地情網站除因區劃調整的個別區市外,其他均按計劃完成了改版升級。
二是繼續搞好史志刊物編輯出版。我辦編輯的《史鑒》雜志在繼承原有風格和內容的基礎上,優化編輯流程、制定審核標準、分解責任目標,大力創新和提高編輯質量。年內,《史鑒》刊物共印刷出版四期、約55萬字,發行總量8000余冊。由即墨、嶗山、城陽史志部門編輯的《即墨古今》《嶗山春秋》《城陽縱橫》等也都各自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聯系群眾、服務基層的情況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與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協調,確定選派的“第一書記”所在峰山西社區10戶困難群眾為幫扶對象,組織處長以上領導干部與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開展了扶貧幫扶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努力為社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至2013年11月底,全辦31名黨員干部,進社區開展工作40余人次,上門走訪社區、慰問居民群眾,了解社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和困難,進一步拉近了與社區群眾的距離,增進了與基層群眾的感情。
積極開展志書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活動。向相關學校、駐青有關部隊、部分街道社區和機關干部贈送《青島市志》、《青島年鑒》、《青島市情資料手冊》等地情書籍。擴大了《史鑒》雜志為基層群眾服務的范圍,將雜志直接發至各區市街道辦事處、部分社區和重要公共場所,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
三、上年度市民代表提出意見建議辦理及納入決策的情況
上年度,我單位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76條,有效建議63條,市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文化挖掘和資料收集(11條);加強史志服務中心工作、服務社會大眾(9條);抓好基層單位修志工作,夯實地方志事業發展基礎(8條);加強市情網站建設(6條);加強市情知識、地方志工作的推廣宣傳(6條);鼓勵民眾參與修志,讓市民提供更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5條);加強史志編輯人員業務培訓(3條);其他建議(15條)。這些意見建議已全部按期辦復并納入我辦2013年工作決策。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政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讀志用志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修志機構和隊伍不夠穩定,區市修志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有的因區劃調整等原因,機構和人員遲遲沒到位,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下一步,要緊緊圍繞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在“四風”方面查擺出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和認真整改。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思想行動凝聚到加快地方志事業發展上來。加強文化挖掘和資料收集,組織開展區域特色文化研究,如嶗山道教文化、即墨譜牒、黃島的瑯琊文化、平度的民俗文化等,整合青島市文化資源,助推文化青島建設。要加大重要社會信息資料搜集,重視非政府組織資料搜集,廣泛進行社會調查,深入挖掘口碑資料。要通過地方志資源的廣泛開發應用,提高為社會大眾的服務水平,推進地方志事業向縱深發展。繼續組織完成1-2部市志和《青島年鑒2014》的編纂出版任務,不斷提高地方志事業的發展水平。
上一篇:市老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