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
改造后
????青島新聞網8月26日訊? 一排排嶄新的嵌草磚,圍繞著綠化帶的整齊的白色柵欄,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麥冬草……這還是翠湖小區嗎?不過一年的時間,記者再來到翠湖小區,眼前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綠色、整潔、舒適,雖然沒有高尚小區園林的貴重奢華,可這不正符合翠湖居民的特點嗎——樸實無華卻又讓人覺得平易可親。
????還記得一年前的光景,依山而建的翠湖社區,高低落差達43.8米,土層薄、草地覆蓋率低,每到汛期,部分區域水土流失嚴重,沖刷下來的泥土經常會堵住樓道口,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街道、社區想盡辦法,也只能是舊城舊村改造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回收,這才鋪設了1500平方米的嵌草磚。
????俗話說,今非昔比。今年以來,樓山街道積極響應和落實全區“迎世園、決戰2013,建設生態李滄”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在統籌社區“民生、硬件、文化、文明、環境”五項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爭取到了資金300萬元,用以實施翠湖小區環境提升工程,優化配套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社區面貌,并使其列入到了李滄區政府年度實事的重點項目。
????談到改造提升工程,翠湖社區書記管遵泉喜形于色,“今年可敞亮了,自6月18日施工以來,僅嵌草磚就鋪設了8000多平,圍護綠化帶的白色柵欄6000多米,麥冬草更是鋪設了16000平方米,各類喬木、灌木約有3000棵,提升的不僅是社區的硬件設施,小區環境、居民文明、社區和諧也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漂亮,當然漂亮,不過可不光是漂亮,以前這些地場土都露在外面,一到下雨天,流失的可不是一點點,泥啊土啊沖的到處都是,現在都種上了,還圍上了,一進小區的感覺明顯就不一樣了”記者隨機采訪的一位張大爺高興的表示。
????“300萬說是多,但是要花起來,也得因地制宜,要精打細算。我們一是從實際出發,不跟高檔社區盲目攀比,按照翠湖居民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水準,讓居民能切實感受到環境整治后的舒適與溫馨;二是在施工中妥善處理建設與居民出行、環境的關系,進行優化公共空間、盤活閑置場地、避免衛生死角,最重要是方便居民;三是針對小區沒有專門物業管理的特點,在設計和施工中從材料的選擇、效果的營造等方面,都以方便管理為前提,達到改造提升效果可持續的目的。”樓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潤強介紹說。
????據了解,樓山街道翠湖小區系樓山工業區四個村莊搬遷安置而成,共有101個樓座,5030余戶,1.3萬余人,是市區北部最大、居住最集中的居民小區。樓山街道多年來致力于小區的民生和社區建設工作,相繼解決了集中供熱、房產證辦理、二期搬遷等一系列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并在此設立了全省第一家社區社會服務管理中心,開展各類便民服務和社區特色服務,為解開社區“幸福密碼”,建設幸福宜居新型小區而不懈努力。(王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