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各地有許多供游人參觀的民俗村,位于首爾以南的京畿道龍仁市的韓國民俗村是比較有名的一處。從首爾驅車前往,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據(jù)說這個民俗村建于1973年,它包容了古代韓國獨具特色的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韓國南北各道典型的房屋村落,有地方官府的衙門獄舍,有走繩索和婚禮、葬禮儀式以及民族舞蹈表演,還有鐵匠、木匠、陶瓷匠、樂器匠等在他們的店鋪里工作的展示,等等。
????民俗村修筑在一條山谷中,一條小河從山谷中央流過。河里,荷花搖曳,鵝鴨悠悠,白帆點點;河岸,古樹參天,楊柳依依,稻香陣陣。在這叢林中就是一座座的農(nóng)家,一間間的工房。這些農(nóng)家既代表了韓國朝鮮時代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風格,也代表了不同階層的建筑特色。矮矮的籬笆墻圈起一方方天地,泥巴筑起的房墻頂著厚厚的茅草,那房頂?shù)拿┎輳男碌脚f,已不知有多少層,有的足有一尺多厚,看著這些積年累月的茅草,頓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也使我們更深入地領悟了杜甫詩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意韻了。
????一下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代門樓式建筑的大門,簡直就是中國古建筑的翻版。呵呵,可見中國文化對韓國文化的影響之深、之廣。事實上,韓國的許多歷史遺留物都打上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烙印。大門正中寫著“大觀門”!越往里走,漢字越來越多,似乎在告訴不怎么識得漢字的年輕韓國人:韓國歷史曾與中華文明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道路兩邊分立著很多木牌,頂上是些夸張的頭像,左手邊的寫著“天下大將軍”,右手邊的寫著“地下大將軍”。也曾在別的地方見到這些奇怪的東西,印象深刻,更在于滿眼朝鮮文字的環(huán)境中看到漢字時的親切。導游告訴我們,左邊的代表男性,右邊代表女性,道路兩邊分別林立這些木牌,為的是保護這方道路平安。
????往里邊走,韓國古建筑漸漸多了起來,一些飛檐屋頂與中國極相似。而普通韓國居民的房屋卻沒那么光鮮,基本都是茅草屋,房屋主體也都是木制,里面房屋布局,器物擺設,看了讓人很生感慨,真懷疑回到了中國的某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展示區(qū)內,好多房屋里還有些大爺大媽。我想,這些應該都是工作人員吧,但與環(huán)境太融洽了,以至許多人都認為他們是這里的原住民。這些大爺大媽旁若無人的編著農(nóng)具,紡紗織布,嫻熟而又愜意。
????在民俗村的中部是一家當時的貴族人家——兩班家,兩班大概相當于我們國家古代的地主吧。它的房屋建筑已經(jīng)不是茅草蓋頂了,而是完全的磚瓦房,兩進大院共有九十九間屋,可見其氣勢非凡。兩班家門口是一個很大的廣場,這里是民俗村的中心,每天都有各種民俗文化表演。我們也正好碰上表演時間,有幸觀看了幾場韓國傳統(tǒng)民俗表演。
????先是傳統(tǒng)節(jié)慶舞蹈,在一個大的環(huán)形空地內,一隊男女敲鑼打鼓,穿紅著綠,悠閑地甩著頭上的長鞭,跳著舞。不時有外國人進去共舞,看著些黑人笨拙的扭著屁股,也頗有意思。我們正看得起勁,旁邊傳來一陣陣的掌聲。在一塊空場內,兩組四個韓國姑娘分別手持扇子,彩繩,圈等道具在蹺蹺板上演示了高難度的騰空動作,博得一片喝彩。
????進行婚禮表演的院子據(jù)說是富人的住所,有高大的門樓,眾多的院落,屋頂也全是青瓦。婚禮比較繁瑣,服飾最有特點。司儀一個,伴郎1個,伴娘2個,好像是新娘先給新郎拜三次,新郎給新娘拜2次,然后開始不停的倒各種酒或水,或者濕一下衣服,或者抿一小口。桌案上擺放著一公一母兩只雞,這么多的人,這么熱的天,兩只雞被包著只露頭,居然不動一下,沒想到連雞這個群眾演員也這么專業(yè)。
????最讓人叫絕是一位老者。他手拿一把折扇,在離地2米左右的軟繩上靈巧的走來走去,變著花樣在繩上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一會兒單腳立繩,一會兒側臀坐繩,一會兒又是繩上跳舞,種種驚險表演引來觀眾陣陣的驚呼聲。民俗村的表演還有很多,那煩瑣的傳統(tǒng)婚禮、輕盈優(yōu)美的跳板都使我們留戀。置身于這歡樂的場景,似乎我們也已經(jīng)融入了這古老而愉快的韓國農(nóng)村。
????看完這些快樂的表演,我們跟著導游進入了一個個的小院子里。那里,建著一棟棟低矮的蘑菇狀的茅草房,房頂上爬滿了綠綠的南瓜藤,金黃色的南瓜花在綠色的葉子和灰褐色的茅草房頂襯托下,搖曳生姿。那房檐下小爐旁蹲著兩位“古代”的阿珠媽,小鍋里正煮著蠶繭,哦,原來她們是在繅絲。不遠處村口小路旁的大樹下正有一個阿珠媽在賣麥芽糖呢,饞嘴的我急忙買了一塊,放進嘴里,真是甜滋滋的。正在回味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叮叮當當?shù)穆曇簦咔耙豢矗。谴謇锏拇蜩F鋪,真是久違了,還是小時侯有過這樣的記憶。此情此景,使我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古老的鄉(xiāng)村生活,古老的朝鮮時代。
????這些古老的房舍,穿著朝鮮時代服飾的村民,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一股朝鮮時代的氣息,但卻也產(chǎn)生另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說著現(xiàn)代語言、挎著照相機或攝象機等現(xiàn)代化電子產(chǎn)品的游客與那些穿著古代服飾的村民融合在一起,這人造的文化,是耶?非耶?真耶?假耶?
????村民住的多為簡單的毛草住房,且無大門,這里的村民養(yǎng)一種黑色的豬,肉嫩可口,還有哪家門口放的瓷壇越多,表示這家人口越多,他們也象中國許多村民一樣,在家門口自己打一井食用,更有趣的是,主人不在家時就放一根木棍在門口,表示不久就會回來;放兩根木棍表示出遠門了要晚一點回家;放三根木棍,表示出遠門當天不回家;放四根木棍,表示這家是寡婦,如果在四根木棍中有一根捆有紅線,表示家里有客人,請不要打擾。
????民俗村的建筑風格相當簡單。但都襯著蔚藍高遠的天空,松樹翠綠,松濤陣陣。怎么看都是一幅古樸淡雅的風景畫。建筑多為南北向,前后皆有門,門上都有簾,夏天可以高高掛起,空氣對流暢通,冬日放下?lián)躏L遮雨。炎熱夏日躺地板上,遙望門外的藍天綠樹,我想,如果是夜晚,星星月亮相伴,哇鳥蟲鳴,應該會更顯心曠神怡,感覺大自然近在咫尺,觸手可極。
????我們參觀了一個又一個農(nóng)家小院,瀏覽著村人的鍋灶、雞窩、牛舍、菜園,嚼著粗糙的麥芽糖,聞著一陣陣傳來的泥土混和著牛舍氣息的農(nóng)家味,坐在舍廊下的木地板上,遙望遠山,細細體味遠古農(nóng)人的恬淡無欲,簡易而安的情懷,真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情緒在心中涌動,想想現(xiàn)代社會中爾虞我詐、忙忙碌碌、工于心計、相互傾軋的生活,驀然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是一種寫真的生活。
????來到民俗村的集市,這里又是另一番景致,狹小的街道兩旁是一排排低矮而又黑油油的韓國傳統(tǒng)小吃店,一個個胖胖的“古代”阿珠媽正在燒烤各種韓式小吃。街上小販的吆喝聲,市場的喧囂聲和著小店里飄出的陣陣香味,混和出一曲古代鄉(xiāng)村集市交響曲,煞是熱鬧。街邊的樹下,一張張韓式平床上坐著吃東西的趕集人,引誘得我們也急忙坐上去。呵呵,早就想一嘗韓國傳統(tǒng)小吃了,點了綠豆煎餅、南瓜餅、烤肉串和米腸等,盤腿坐下,在這熱鬧古老的鄉(xiāng)村集市上,慢慢品嘗著這古老的美味,似乎也在品嘗著人生的悠閑。
????吃完東西,接著民俗博物館。正如博物館介紹上說的,里面全面介紹了韓國舊時的民俗民風,彌補了民俗村里無法展示的一些缺憾。里邊的東西大多是漢字寫成,念起來倒是不費力氣。韓國的時令節(jié)氣,男耕女織,十二生肖均與中國相似,但韓國人幾十年來卻刻意抹殺與中華文明的絲絲聯(lián)系,且自認為檀君的后代,即便別人說那是個美麗的傳說,他們也認定那就是歷史。目前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除了學過中文的,已經(jīng)徹底不再認識漢字了,但他們的歷史卻不再可能完全用別扭的韓文所書寫,真不知道不懂漢字的學者如何研究韓國歷史。
????頭頂驕陽,長時間游逛后,感到了頭重腳輕,好容易才又來到了進來時的大門前。民俗村的介紹資料上說,這是韓國政府專門劃地撥款修建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目的就是保存幾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韓國(朝鮮)祖輩們在同樣一片土地上的生活狀態(tài),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由于村內建筑考究、逼真,韓國近些年拍攝的許多歷史劇均把這里當成了外景基地。
????我想,要認識一個民族,最好便是了解它的文化,而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起著重要作用。漫長史卷中,最直接的又莫過于衣食住行了。若說這些天我對韓國及朝鮮民族有了些初步的了解,那今天的民俗村一日游應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一篇:漫步海云臺
下一篇:韓國 亞洲時尚的最前沿
項目名稱 | 優(yōu)惠 | 電話 |
---|---|---|
天一畔城 | 5萬抵25萬 | 4008100532轉349 |
湖尚一品 | 8千最高抵13萬 | 4008100532轉474 |
玫瑰庭院 | 最高降17萬 | 4008100532轉117 |
盛世美邦 | 直降35萬 | 4008100532轉329 |
世茂公園美地 | 最高惠10萬 | 4008100532轉346 |
星雨華府 | 5千抵8萬 | 4008100532轉458 |
青特城 | 10萬抵20萬 | 4008100532轉189 |
龍湖悠山郡 | 2萬抵10萬 | 4008100532轉459 |
中海國際社區(qū) | 98折 | 4008100532轉310 |
李滄銀座廣場 | 95折 | 4008100532轉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