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成立了本山集團
3、集團化發展
如果加上“劉老根”大舞臺,“鄉村”情景劇(黑龍江衛視晚間播出,準小品劇情類系列劇),“本山”學院(遼寧大學與本山傳媒合辦)、“本山”影視等品牌節目,本山傳媒已經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文化產業集團。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普通的影視音像產品,本山傳媒已經將營銷產品覆蓋到“明星人偶公仔、明星肖像變色水杯、水晶工藝品、人物漫畫折扇、特色山貨”等深度開發產品上,就專業程度而言,本山大叔的商業感一定超越當年“賣拐”水準,而所有的產業開發都圍繞一個名詞展開:本山。
這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明星經紀和代言業務了。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將個人品牌賦予公眾價值,再將這種公眾喜愛與追捧轉化為物化的商品,延伸出差異化、個性化、定位獨特與清晰的產品系列,這就完成了從個人品牌向公司品牌的轉型,“本山”也就從“人名”變為真正的客戶歸屬和滿足感。
相比較而言,能做到如此量級的文化產業集團并不多。國內的娛樂明星們,大多還逃不過“個人自戀”的成就感情結,能做到“代言”或者“工作室”之類的明星們已經屈指可數了,更不要說實現娛樂產品的商業化了。這也是“本山傳媒”在最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