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島經濟區要建成啥樣?
科技、人文、生態一樣不缺
昨天,青島市紅島經濟新區管委會與青島城投集團簽訂了《紅島街道轄區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合作承接協議》,青島城投集團分別與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煙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紅島區域開發項目投資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在簽約會上,《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總體規劃》介紹讓大家
看到了紅島經濟區將以科技、人文、生態新城為目標的發展戰略。新區的功能定位為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上的節點;服務藍色經濟、輻射山東半島的科技創新中心;軟件信息產業、藍色經濟與高端產業聚集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灣“三城聯動”的城市中心區之一;交通便利、設施完善、人才匯聚的智慧型、生態型、現代化國際城區。
軌道連火車北站與新機場
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位于市域地理幾何中心,分布有多條高速公路、鐵路,臨近機場和港口,是大青島都市區的空間中樞和交通樞紐。根據 《總體規劃》,紅島經濟區內的道路交通系統將借鑒新加坡土地利用與交通協調發展的理念,打造“慢行+公共交通”出行鏈為特征的示范城區。按照“軌道、快速路—主干道—支路”三級路網體系進行管理控制,規劃“三橫四縱”快速路體系和“十橫十縱”主干路網系統,連接各城市功能組團,承擔各組團之間交通聯系功能。交通體系中將格外注重支路網系統規劃,提高城市服務運營效率,主次干支路網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7.9公里。
根據青島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的軌道交通系統將結合重要城市功能區,形成“五線一環”軌道系統,總長度約94.6公里。
“M8號線”連接火車北站與新機場,在高新區經岙東路—上馬中心向西至膠州和新機場。
“M10號線”為高新區環線,連接經濟管理和商務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醫療中心、奧體中心及CBD商務中心區。
“R2號線”連接城陽中心、高新區中心以及黃島。
“R4號線”連接北岸城區、即墨南泉、藍村,預留到平度方向。
“R6號線”連接北岸城區、城陽、嶗山區北。
“R7號線”連接即墨鰲山衛與高新區。
“R8號線”沿膠州灣連接青島火車站與高新區中心區。
劃定增長邊界構建生態廊道
紅島經濟區區域內河流縱橫交匯、農田林地遍布、濱海岸線綿長約60公里,“藍綠交織,島群相連”的風貌特征突出。紅島片區內有包括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洪江河等6條河流,大沽河、墨水河和中部濕地3處濕地,加上分布于桃源河流域兩側的基本農田,中部綠化植被密集,濕地灘涂廣布、海灣岬角相間,“三灣一島”的生態格局凸顯。
紅島經濟區內的生態規劃將遵循“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空間布局模式,建立藍綠交融、組團清晰的新城生態框架,明確城市空間增長邊界,有機劃分形成各功能組團。劃定增長邊界,依托大沽河生態中軸、濱海岸線及基本農田形成規劃區生態基底。構建生態廊道,劃分城市片區,重點結合祥茂河、洪江河、墨水河、白沙河以及灣底濕地形成生態廊道;完善中央智力島周邊水系;對河套片區結合大沽河整治進行生態復綠。
新區內規劃人口規模70萬人
目前,紅島經濟區內的村莊分布區域城市化水平較低,規劃范圍內分布村莊89個,人口約17.3萬人。其中,紅島片區分布現狀村莊17個,戶籍人口約3.5萬人;棘洪灘有社區27個,總人口4.8萬人;上馬社區26個,總人口4.3萬人;河套社區19個,總人口4.2萬人。紅島經濟區將結合環境容量承載力,確定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的人口及用地規模,預計建設用地規模約為17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135萬,其中,紅島經濟區范圍內建設用地規模9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70萬人。
記者從簽約會上了解到,在紅島經濟區河套板塊中,羅家營社區和西河套社區兩處舊城改造項目均已進入日程。其中,羅家營社區舊城改造項目位于紅島經濟區河套街道前海路以北、青蘭高速以南、大沽河以東區域。區域總和開發面積約1800畝,其中舊村面積643畝,共有居民1380戶,人口3446人。由于該區域位于青島市規劃建設的大沽河生態廊道與膠州灣節點位置,南面規劃有膠州灣生態濕地保護區,是青島市北岸城區唯一兼具濱河生態資源與城市價值的片區,區域資源化優勢顯著。西河套社區項目位于河套街道辦事處以南、龍海路以東、青蘭高速公路以北區域。區域開發面積約660畝,舊村址面積218畝,共有居民552戶,人口1300人,民房533處,該區域位于街道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開發條件較為成熟。
優先完善紅島片區市政配套設施
目前,紅島經濟區范圍內現狀市政基礎設施容量規模滿足當前區域需求,紅島片區市政配套主要依托高新區已建設施予以解決,下一步仍將優先完善紅島片區市政配套設施。其中,為北部新城服務的給水設施有海潤豐水廠、引黃水廠、棘洪灘水廠、東風鹽場水廠和上馬泵站。排水有現狀1號泵站、前海泵站、水質凈化廠和上馬污水處理廠 (總處理量12萬噸);雨水有一座現狀排澇泵站。電力有廣源站、空港站和上瞳站3個220KV電站。燃氣有臨時高中壓調壓箱一個,天然氣儲配站一個。熱力有金海、上馬、河套和福輪科技4座換熱站。
按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標準布局
在公共設施用地布局方面,紅島經濟區將按照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建設標準,布局文化、商務、科技、體育、醫療等市級公共服務中心,并本著分級配置、體系完善的原則,結合組團布局片區級、社區級公共設施,打造功能突出、內生活力、國際效應強的新城。紅島片區作為區域核心,承載了市級經濟管理及商務服務中心、文化中心、會議中心、接待中心。
經濟區內產業用地布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確立以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及科技服務業為支撐的“1+3”產業結構。圍繞中央智力島及周邊區域培育建設軟件科技城,打造城市科技創新中心。正陽路以北集中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業。
據悉,紅島經濟區將參照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模式,統籌安排村莊安置區,騰拓城市發展空間,依托公共功能中心和集中產業片區,布局居住用地,體現職住平衡的規劃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