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犢不怕虎
到北京廣播電視學院不到半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她打電話過去時對方說已經招聘完了?!澳銈儾皇窍胍獌炐愕挠浾邌??這還有期限嗎?”她的一句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對方讓她第二天去試試。第二天她去應聘,負責招聘的人看看她說:“你長得挺漂亮的,不愁沒出路,回去吧?!本瓦@樣,她被打發回來。沒過多久,《三聯生活周刊》給她打電話說他們要
當柴靜在《三聯生活周刊》做得順風順水的時候,湖南衛視邀請她做談話節目《新青年》的主持人,當時《新青年》是湖南衛視改革后的一個新欄目。柴靜答應了,于是她開始一邊上學,一邊在電視臺做《新青年》的主持人。她在做節目的時候,采訪了各行各業的名人,如,米丘、黃永玉、蔡琴、張朝陽、方興東、吳士宏等。柴靜當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了證明《新青年》是文化先鋒,就做了一期關于20世紀70年代新銳詩歌的話題,請來號稱用上半身寫作的女詩人和用下半身寫作的男詩人做嘉賓,事后證明她的這次挑戰成功了。柴靜在節目中變得越來越成熟,她總是能將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的交匯、世事的滄桑浮沉刻畫得玲瓏有致。
為夢想不怕苦 堅持不懈
一個喜歡挑戰人生未知極限的人是不會安于現狀、按部就班地生活的。北廣畢業后,柴靜并不滿足《新青年》中駕輕就熟的工作,于是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時空連線》節目,做記者兼主持人。這對柴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和挑戰。在央視工作之前,柴靜沒有受過什么挫折,但是來央視做節目之后,一下就蒙了,不能指望別人手把手地教你,只能自己不斷地摸索學習。
柴靜在沒有名校的學歷背景、不是新聞專業出身的情況下,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文靜柔弱的柴靜開始時被同事認為不適合做新聞記者,當時她的壓力特別大。柴靜為了做好節目,從蹲馬步開始學起基本功,流汗流血、風吹日曬。她用最笨拙的辦法,像螞蟻一點一點地搬運食物一樣,一步一步竭盡全力地去學習,自己做策劃,觀摩同行的節目,上機編節目,每天都待在演播室里,熬夜到凌晨三四點。
那時候柴靜在采訪前,一定是要求自己花很長時間準備做足功課的。有時候,采訪完了夜里編片子編到三四點,然后送到臺里。柴靜是臨時工,進不了大門,只能請導播到大門口來接帶子。當時柴靜住18樓,回去太晚電梯停了,好不容易爬上去,編導打來一個電話說有問題就再爬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