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拿到了結婚證,準生證,又生了孩子,本以為人生大事已了,沒想到孩子的入戶,又碰到了計生證明——上環。“上戶口,強制上環”,政府的紅頭文件繼續折騰著我們。盡管計劃生育是國策,但選擇如何避孕,就不用了政府操心了吧,可我們偉大的國家似乎一定要強制性地管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給孩子入戶口,計生辦:先要上環
我是江西省贛州的一普通居民,我和老公只生了一個兒子,小孩出生一周內我們就拿著出生證明去上戶口,可是跑到派出所就吃了閉門羹,說現在辦不了,缺少證明,要我先去計生辦開證明。我問要開什么證明,他說你去問問就知道了。我跑到計生辦開證明,那個邱主任對我講,要先上環,然后再開證明。原來是這個!我剛生產就要去上環,身體受不了。老公也算體貼我,說那就再等等,想想辦法。
我想也是,反正給孩子上戶口也并不著急,等我身體恢復好了,再去考慮怎么辦吧。可是等了兩個多月,血都沒干凈,這在期間,我老公也去求過那個派出所和計生辦,也通過熟人去說了情,但得到的答復都是先上環才能開證明,開了證明才能給孩子落戶。
看來,想不上環是沒有辦法了,這樣等下去也不知道會怎么樣,聽人們說上環只是一個小手術,上完了休息幾天就好了。所以我終于決定去上環,跑去醫院要求上環,結果發現有宮頸糜爛,木有辦法,只能先手術治療這個!這樣就又拖了幾個月,直到10月的一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醫院掛了計劃生育科,上環!
上環:醫院里的掙扎
抽血,驗尿,查白帶,從9點到醫院,一直到下午3點才進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盡管別人說是一個小手術,但心里還是有點緊張。
醫生把要放入體內的環,迅速的給我看了一眼,被告知環的名稱是“母體樂”。手術開始。搗鼓的實在有點疼,以為這就算放上了。結果聽見手術醫生問:“你做過宮頸手術?”我肯定了醫生的提問。手術醫生說:“做過手術,宮頸沒有彈性了,需要做擴宮,有點疼的,忍一忍!” 第一次放環失敗。醫生開始擴宮。 我躺手術臺上握緊拳頭,心里卻開始后悔。
直到那個時候才知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啥感受。擴宮的感覺跟生孩子的陣痛相當了。非常難受。我緊緊的抓住手術臺邊上的扶手,咬著牙堅持著,希望快點結束!從手術臺上自己站下來的時候,頭一陣發暈,拎起褲子,拿著病歷本,找到一張椅子坐下。開始一陣陣的惡心,想吐。可是因為中午沒有吃飯,胃里空空如也,沒啥可吐的。這種惡心刺激的后背冒出一身的冷汗。10月的午后,我覺得渾身發冷。坐在椅子上直打哆嗦,我想,我今天一定是回不去了!補充一下:這種渾身冒虛汗的感覺,持續了大概一周,跟產后的虛汗挺像。
在椅子上足足緩了半個小時。自己打了個出租車,回家了。接下來的日子,也就是我家男人當和尚的日子。出血,幾乎沒有停過。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里,干凈的日子屈指可數。不都說上環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嘛,我努力讓自己適應著,等待著。中間去過幾次醫院,吃了一些中成藥、湯藥以及止血的云南白藥,根本無濟于事。
國家政策:自愿上環 地方紅頭文件:強制上環
經過這一番的折騰,盡管孩子的戶口是落下了,但他娘我卻遭受了巨大的身心創傷。我們也曾上網和通過向朋友打探,了解了一些讓我們迷惑的事情。
我們在跟計生辦交涉的時候,曾經了解過計劃生育的相關政策,也看過國家計生委的說法,都是說上環是自愿選擇的,不是強制的,更沒有“入戶先上環”的要求。但是,對方卻一副頗不耐煩的口氣回應我們,說這是執行的上面的政策,他們做這一塊的難道還不如我們清楚嗎?還說,如果不信,我們可以自己去上面問問。
我們還真上網去查了,結果在贛州市人民政府網的“網絡問政平臺”上,“常見問題解答”的“婚育”一欄里看到:“上戶口,強制上環”赫然一個大標題(附鏈接)。原來早就有人問孩子上戶口的問題了,遇到的問題不只我們一例。內容如下:
“問:請問小孩上戶口,國家有規定一定要上環嗎?”
“答:實行計劃生育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江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的解釋》(贛人口發[2009]8號)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已生育一胎的,應首選放置宮內節育器(上環)。有身體特殊原因等不宜上環的需由當地計劃生育服務站(所)出具相關證明并采取其他避孕措施。”
為什么國家的自愿政策到了下面就成了強制執行了呢?為什么國家的法律到了地方就被“紅頭文件”改變了呢?
各地不一樣,看計生辦怎么方便
我們也去問了其他外地的朋友和網友,比如昆明的網友說她沒有遇到這個問題,上環是她自己選擇的,連云港的朋友也說沒有,可是廣東那邊的熟人卻說也遭遇了這種“入戶先上環”的煩惱。我們一直都說自己是一個統一的單一制國家,但是為什么同樣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有著這么大的差別。
按理來說,避孕的方式除了上環,還可以戴避孕套、吃避孕藥、打避孕針,我完全開始不選擇上環的。但是,上環之后可以持續十余年,避孕的效果良好,這樣從負責節育任務的計生辦來看,就省了很大的麻煩。他們還可以來個一年三查什么的,繼續方便他們的權力行使。到這里,我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