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游內山燈塔(資料圖)
游內山燈塔前與全國勞動模范王炳交合影留念
??????同學們津津有味的聽全國勞模王炳交做沙盤講解
??? 青島新聞網12月12日訊 日前,島城知名高中青島二中的團員青年,利用周日時間來到青島游內山燈塔,了解燈塔歷史,學習航標知識,同全國勞動模范王炳交同志面對面交流,受益匪淺。
????青島二中2012級高一(5)班的同學在團支部書記劉俊杉同學的組織帶領下,一同參觀了這座位于市南區團島角的燈塔。航標文物展覽館、青島海岸沙盤圖、一張張的榮譽證書和社會知名人士的留言合影,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全國勞動模范王炳交對他和同事們日常生活的講述,同學們了解到在這個僅有幾個人工作的崗位上每年卻能為國家創造近4億美元的財富。全國勞動模范王炳交從17歲當兵起,就在游內山燈塔工作,38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
????整潔的內務、精良的設備、已經一百多歲高齡仍然戳戳生輝的航標燈......同學們被燈塔工作者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精神感動,紛紛表示要向王炳交等同志學習,學習他們熱愛工作,作風嚴謹、艱苦樸素、樂觀向上的精神,珍惜高中三年的學習時光,珍惜美好的青春年華,學習英模精神,積聚學習能量,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 相關介紹:
??? 游內山燈塔,俗稱團島燈塔,位于市南區團島角,團島原為位于臺西半島最西端的小島,僅在退潮時才與海岬通過一道沙崗相連,北面與團島隔海相望的是一座海拔僅24米的小山,這座小山在很長的時間里并沒有與拼音文字Yu-Nui-San(又作Ju-Nui-San)相對應的中文名稱,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期間被稱為遊內山,因而位于山上的燈塔最早稱為游內山燈塔。
????在德國占領青島后,將團島連同周邊的幾個島嶼填平并與大陸相連,成為突出海岸的海岬,此地距對岸的薛家島僅三千余米,為扼守膠州灣的要地。因膠州灣灣口處水流湍急,并有暗礁分布,出于對港口發展的考慮,急需建設先進的導航設施。團島燈塔便是最早興建的出入港指示燈塔之一,1898年即開始砌筑,1900年工程竣工,在安裝了燈具及相關設施后于12月1日正式啟用。
????最早的燈塔為獨立的柱形,內設盤旋樓梯,上部為穹頂燈罩,內設電力弧光燈,燈光分為白綠紅三色(白色為主航道指示,綠色為港口停泊方向指示,紅色為岸礁警示),在天氣晴朗時射程可達16海里[2],并同時設計有導航設備報霧信號器(氣霧號),供航船通過發聲間隔時間判斷方位。該建筑除作為燈塔外,亦用于記錄進出船只數量以及氣象、海流等狀況供軍方研究參照。
????在1914年的青島戰役中原塔被毀,現存建筑為1919年重建,塔高15.2米,燈高24米,為八角形石砌結構,緊鄰機房等附屬建筑,內設內螺旋式花崗巖樓梯,可達三層燈室。建筑現為交通部青島海監局航標處使用,燈質為明暗白紅綠色三光束,通過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鏡交替發出,射程15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