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特色海產絕跡 紫彩血蛤馬蹄蟹不見蹤影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在即墨東部沿海的田橫鎮和豐城鎮的當地特產,馬蹄蟹、虎頭蟹、紫彩血蛤這幾個名詞會頻繁出現在搜索結果里。如今,說起這些久負勝名的美味佳肴,連當地漁民都覺得漸漸陌生了。記者近日到當地探訪發現,曾經讓當地漁民引以為榮的這三種特色海產品,如今在市場上和酒店里都難覓蹤跡。
碼頭 漁民都說很少見了
記者來到即墨田橫鎮連接山東頭村和驢島的一處石橋,這里是一個小型的天然漁碼頭,因為風浪大,附近40多艘小漁船在這里集中停泊。在橋面上,十幾家海貨攤位分別在道路兩側一字排開,兜售新鮮打撈上來的海貨。記者挨個向這些攤位打聽馬蹄蟹和虎頭蟹,不少攤主都表示自己家沒有,“現在很少能見到這兩種蟹子了。 ”一位攤主指了指自己攤位上一個塑料盆,“你說的馬蹄蟹是不是這種?這是今天上午出海打的。 ”記者看到,這種蟹子個頭很小,平均重量大約只有一兩左右,通體橙黃,背上有一些左右對稱而生的圓形凸起,邊緣呈現規則的鋸齒狀。
“這種蟹子當地稱為青蟹,不是你要找的馬蹄蟹或虎頭蟹。當地老百姓稱馬蹄蟹為‘火力張(音)’,以前比較多,這幾年很少見了,必須到深海里用吊籠打,才能有很少一點兒收獲。或者是拖網船作業時候,摻雜在其他魚蝦蟹子里有一點兒,數量也很少。虎頭蟹是豐城鎮的特產,當地可能還會有一些,但是據我了解,數量也非常少。 ”田橫鎮漁業服務中心一位王姓主任也表示,最近這些年,馬蹄蟹尤其少見,“就連我自己從上一次看見到現在,起碼有三年時間了。 ”
青島特色海產絕跡 紫彩血蛤馬蹄蟹不見蹤影
市場 難覓紫彩血蛤影子
即墨市海洋漁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紫彩血蛤俗稱紫蛤蜊,體扁、殼薄,以殼面具有數條環形紫帶而異于一般貝類,在山東半島僅見于丁字灣白馬島以西、香島以東、五龍河口即墨一側的淺灘上,這里正屬于豐城鎮的地界。這種蛤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香氣濃郁,屬名貴食用貝類。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為采捕期。其埋棲深度一般在15至25厘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產卵后,隨著水溫升高逐漸埋潛至30至40厘米處,軟體部分消瘦,進入“夏眠”狀態。采捕期內,蛤的平均殼長為34.8毫米,平均體重為5克。
“今年還沒看到有紫蛤蜊和虎頭蟹上市。 ”在297省道即墨豐城鎮路段,記者走訪了四家銷售海產品的攤位,都沒有看到紫蛤蜊的身影。攤主們告訴記者,往年天氣冷的時候,紫蛤蜊就逐漸開始上市了,持續一個冬天,但是數量不多,一個攤位上能賣上千斤就算是很奢侈的了。 “價格方面,在我們這種零售攤位上每斤賣20元沒有一點兒問題。 ”不過,雖然紫蛤蜊的味道不錯,但是也有缺點,“泥沙很多,下鍋之前要好好吐沙、清洗。 ”
青島特色海產絕跡 紫彩血蛤馬蹄蟹不見蹤影
原因 環境改變種群排他
“整體而言,這三種特色海產的產量都呈現大幅度下降的狀態,尤其是馬蹄蟹和虎頭蟹,這幾年已經很難見到了,紫蛤蜊還有一些產量,但是也形成不了什么氣候。 ”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幾種特色海產品齊聚即墨東部海域,曾經一度是當地旅游業的驕傲,在對外推介中也做了不少宣傳。
“一方面,這幾種海產品數量的減少與整體環境的改變密切相關,這是整個海洋漁業資源面臨的共同問題。就生物種群自身來說,與特定區域內生物種群的排他作用也有關系。因為一定的海域范圍內,供給海洋生物生長的資源和營養是有限的,前些年搞對蝦養殖,現在轉而改成養海參,還有部分蝦蟹混養,包括灘涂貝類的養殖,在品種選擇上都優先考慮了產品的經濟附加值,這些品種得以大范圍推廣,在當地形成規模,同一海域內的其他種群必然受到影響,逐漸呈現弱勢。 ”李先生說。(記者 趙杰)
上一篇:巨型樹根蛋糕亮相城陽可供百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