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楊誠
李悅四處撥打電話尋找孩子的下落。記者 戴鵬 攝
●2011年9月29日,陜西寶雞市渭濱區人李悅在寶雞市中心醫院產下一子。
●2011年10月,其家人將未滿月的嬰兒委托“張燕”送至上海閔行區一戶人家收養。
●2012年5月,在上海閔行區公安局查找線索發現“張燕”查無此人,同時查到“張燕”可能落腳于浙江紹興。
●2012年6月,在浙江紹興越城區找到真名為張艷梅的“張燕”,其承認孩子已轉送至湖南省懷化辰溪縣。
●2012年7月,來到湖南懷化辰溪縣報案,但未被立案。
●2012年8月,再次來到湖南懷化辰溪縣,四處求助,等待找回孩子……
咫尺天涯。陜西寶雞市女子李悅(化名)眼下的遭遇似乎是這句成語的新注解。她明明知道自己親生骨肉的下落,卻無法母子團圓,甚至連見上一面都成了奢望。
一年前,李悅產下一男嬰,因為非婚生子,孩子生父找不到人,其家人決定將孩子送給他人撫養,中間人抱走孩子時留下了兩萬元現金。此后,難敵思念之情的李悅踏上艱辛尋子路,一年多來,她輾轉滬、浙、湘三地,奔波數千公里,終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孩子下落,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得知當時中間人所說的收養全是騙局,孩子在此后再度被人轉賣。
然而,找到孩子下落并不意味著尋子路可以畫上一個句號,此后的李悅經歷了各種曲折,孩子養父母甚至還開出了高達232萬元的天價賠償。
無奈之下,這個弱女子向本報求助。11月15日起,本報記者開始跟隨李悅尋子,其間重重阻撓,至今母子未能團圓。
誕生
遭遇“問題男”未婚先孕
2010年前,陜西寶雞市女子李悅是一名“的姐”。因豪爽開朗,她被大家稱為“雷姐”。
2010年,一名五十多歲的化工研究男闖入了她的世界。李悅命運由此轉變。
“我不在乎他的年齡,他的才氣和勤奮打動了我。”李悅告訴記者,這個男人僅初中畢業,但他通過自學成了化工領域的一名專家。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他有一把開辦公室抽屜的鑰匙,從來不離身。”懷孕9個月時,李悅用鋼尺撬開了男友的神秘抽屜:里面有一大疊訴訟和糾紛材料,還有他8個孩子的詳細信息。那一天,她在辦公室呆坐了整整一下午。
2011年9月29日,29歲的未婚母親李悅在陜西省寶雞市中心醫院產下一男嬰。
失蹤
身在病床,孩子被送走
因非婚生子,李家父母想托中間人送養孩子。經過朋友戴玉斌、何雅芳夫婦聯系,李家找到了中間人張燕(真名張艷梅)。
三天后,張艷梅留下兩萬元抱走孩子,從此音訊全無。李悅說,自己當時因身在病床,無力阻撓。
2012年11月20日,記者聯系上中間人張艷梅,她介紹:去年10月3日,她來到寶雞市,謊稱她的朋友是上海閔行區人,家境優越,因做了子宮切除手術不能生育,想領養孩子,并承諾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但她在留下兩萬元給李家抱走孩子后,卻沒有將孩子送給所謂的上海朋友,而是轉交給了湖南懷化的老鄉向宜發和米愛桃夫婦。
尋子
單身母親三省尋子
孩子離開后,李悅徹夜難眠。“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我的兒子,只要我停下來,心里就會難受。”
不顧家人的反對,李悅獨自一人踏上了艱辛的尋子之路。
2012年5月份,李悅來到上海閔行區公安局查找線索時,卻發現根本就沒有“張燕”這個人,此時她才知道自己被騙。撥打“張燕”手機,其手機號碼歸屬地顯示是“浙江紹興”。
2012年6月,李悅來到浙江紹興,經過警方幫助,李悅查到張燕真名為“張艷梅”,當時在浙江紹興打工。經紹興越城區公安局介入,張艷梅承認2011年10月份通過戴玉斌、何雅芳在寶雞抱走一男嬰,承認自己并非上海人,而是來自湖南懷化溆浦,張艷梅供出了孩子的真實去向是:湖南懷化市辰溪縣羅子山瑤族鄉。向宜發、米愛桃夫婦收養了孩子。
此時,李悅已經賣掉了駕駛多年的出租車,此前積攢下的幾萬元也全部用于尋子。這一切的努力,在辰溪縣得到最終確認:經過DNA驗證,孩子確定是李悅在陜西寶雞生下的那名男嬰。
懸賞
獨自進山懸賞尋子
今年上半年,李悅來到辰溪縣公安局請求解救孩子,雖經公安局和司法局工作人員調解,卻沒有結果,李悅母子甚至都沒能見上一面。
“我真的沒辦法了,即使知道自己前面是個坑,我都只能往下跳。”坐在記者面前回憶起這一年的辛酸,李悅淚水漣漣。
她說,自己第一次來到辰溪時,孤立無援的她找到了警方請求幫助。辦案民警建議考慮到她獨身在外人生地不熟,建議找一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她在塞給“律師”一部分現金的情況下,“律師”答應幫其整理材料,讓她回去等消息。
今年8月,“律師”告知其因種種原因不能再給她提供幫助。
求助不成,李悅帶著一疊大字報,獨自一人闖進了羅子山瑤族鄉。“如果有誰知道我孩子的消息,我愿出兩千元感謝人家。”李悅張貼的大字報讓這個邊遠山區頓時沸騰了。當時她拿著警方提供的孩子照片挨家挨戶尋找時,很多人給她提供線索,說孩子就在附近的一戶人家里。
索賠
遭遇天價賠償金
終于離孩子近了!可正當事情有所進展時,李悅突然遭到了一群人的毆打。
“他們那么多人,我只能縮在那里一動不動”。那一天,李悅的衣服,褲子被撕裂了好幾道口子,腦袋也被打得昏昏沉沉。
她又一次回到辰溪縣城。在辰溪縣城,這伙人再次將其打傷,李悅提供的照片顯示,手臂多處淤青。
李悅介紹,在辰溪縣公安局,還有人遞給她一份《關于退還孩子撫養權補償事宜的報告》,該報告寫著“孩子確實為向宜發、米愛桃夫婦收養。確實也曾提供兩萬元作為補償,并口頭承諾母子不再相認。但是由于李悅提出收回孩子撫養權給養父造成極大損失提出了賠償標準。”該賠償標準顯示,如李悅要回孩子,應該向孩子養父母支付撫養費、務工費、生活費、名譽損失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232萬元。
孩子明明就在眼前,卻如咫尺天涯。李悅無奈返回陜西,這一趟,包括“律師”所花的費用,她花費了兩萬多元,卻沒任何結果。
求助
奔赴辰溪協助尋子
11月15日,李悅向本報記者求助。幾經核實,記者驅車趕往辰溪縣羅子山瑤族鄉桂林村。
在桂林村,記者經過多方查找終于鎖定了孩子可能生活的地方。這是一個極其貧困的偏遠山區,孩子的養父母向宜發家中十分簡陋。
在一貧如洗的家中,記者并未見到向宜發和米愛桃夫婦。一名拄著拐杖步履艱難的老人對記者說:“我是向宜發的母親,在這里給他看家。可他早已不住這里了。”
向宜發的母親在跟記者交流時顯得極為警惕,談及向宜發的孩子時便緘口不言。
當記者告知李悅向宜發家中并沒有孩子的蹤跡時,李悅并未感到徹底失落,因為她打聽到向宜發在辰溪縣黃溪口鎮租了房子。孩子有可能就在鎮上。
循著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記者決定帶著李悅親自指認。(記者 湯霞玲 戴鵬)
(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