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孝心達人活動現場,千名“孝心達人”向父母真情告白,吸引了不少當地市民的圍觀。據悉,該活動是由中國婦女報社主辦、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兒女孝心行動——“熬東阿阿膠,盡兒女孝心”之孝心達人廣場熬膠活動。
??? “我知道,爸媽要的不是我有多發達,只是想讓我常回家看看,但這一點,我都沒做到?!薄拔見^斗最大的動力就是讓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
11月17日,全國各地的孝心達人活動現場,千名“孝心達人”向父母真情告白,吸引了不少當地市民的圍觀。據悉,該活動是由中國婦女報社主辦、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兒女孝心行動——“熬東阿阿膠,盡兒女孝心”之孝心達人廣場熬膠活動。
記者了解到,繼重陽節當日大型熬膠孝敬活動啟動以來,東阿阿膠隨之在全國開展了一系列社區熬膠、廣場熬膠等活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熬膠孝敬老人之風,一些家庭在活動的帶動下,甚至將周六下午固定為陪伴父母的時間。
東阿阿膠新聞發言人王延濤表示,孝敬不能等,我們組織這一系列的活動,是希望大家能夠用一個具體的行動——熬膠,來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之心,也希望周六下午能留出時間多陪陪父母,把它變成每個家庭的保留“節目”,并在社會形成一種風尚。
“孝心達人”正能量,帶動熬膠孝敬
11月17日,濟南、杭州等地的活動廣場上,上千張標示著真人頭像、真實資料的“孝心達人”展板,整齊地佇立在廣場中間。這些“孝心達人”有白領,有學生;有中年男性,也有全職媽媽,覆蓋面非常廣。
每張展板上都寫著“孝心達人”各自對父母的真情告白:“買房尚有困難,但孝心不是問題”,“我奮斗最大的動力就是讓爸媽過上好日子”,“父母漸漸老去,才知道自己做得太少!但現在行動還不晚”……一句句都是質樸無華的大白話,卻又都心聲盡出,讓駐足觀看者深受觸動。
受“孝心達人”正能量氣氛的感染,一旁的熬膠活動也熱火朝天?,F場參與者按照步驟熬膠,各個表情專注。記者隨機采訪了現場熬膠的張先生,他告訴記者,平時工作忙,很少回家看父母,有空偶爾打打電話,讓他們注意身體。“我會經常給他們錢讓他們買營養品,誰知道他們口頭說好,卻一分錢都不舍得花。”張先生看到這個活動覺得特別有意義,也想將自己親手熬好的東阿阿膠送給父母,表達一份孝心。
記者注意到,張先生的小孩在一旁時不時伸出稚嫩的小手幫爸媽攪拌鍋中的阿膠,并與老人一起有說有笑,一幅和諧溫馨的全家福瞬間定格在那一刻,幸福得讓人羨慕。
熬膠孝敬活動深入各大社區
記者了解到,除了本次孝心達人廣場熬膠活動,東阿阿膠還走進各大社區,將“熬東阿阿膠,盡兒女孝心”的活動主旨帶到了小區生活中,帶到了家門口,從而更廣泛、更深入地傳遞“熬膠孝敬,從我做起”的理念。
在某地小區的熬膠活動現場,最讓人好奇的是,正在熬膠的一對夫妻身旁放著黑色行李箱,行李箱上還有電腦包。
“我剛從國外出差回來,已經半個月沒回家了,特想念爸媽,還沒到家,就發現我老婆在參加小區這個熬膠活動。一問才明白,原來老婆是想熬膠送給爸媽,讓我很感動,所以就顧不上回家放行李,直接與老婆一起熬膠了?!蹦惩馄髥T工古先生邊熬膠邊解答記者的疑問。而另一旁,古先生的愛人也在細心地向工作人員詢問東阿阿膠的功效、營養價值等。
據悉,阿膠與蟲草、燕窩并稱“滋補三寶”,《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之為“圣藥”。2000多年來,阿膠一直是滋補貢品,更是眾多歷史名人朱熹、曾國藩孝敬父母的首選滋補品。
現場專家告訴記者,東阿阿膠與蟲草、燕窩、海參等名貴補品相比,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在調節免疫力、抗疲勞、補血等功能方面,都擁有相對優勢;更重要的是,東阿阿膠雖被譽為國寶,但其市場價格與日服用成本卻并不高。每人每天花在阿膠上的錢最多15元。相比之下,經濟實惠,完全符合大眾消費水平。”
一碗東阿阿膠,成兩代人黏合劑
自熬膠孝敬啟動之后,全國各地的熬膠活動也相繼展開。許多市民認為東阿阿膠很滋補,也很能體現孝心,于是紛紛在家為父母熬膠,這一行為也讓子女與父母的感情變得更為融洽。
某都市白領劉先生,是典型的80后,剛結婚不久。平時因為加班或應酬,回到家父母已經入睡;周末兩人又常與朋友開車出去游玩,在家里基本上沒跟父母說過幾句話。自從參加了熬膠活動后,他感觸很多,變化很大。
“剛結婚時老婆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不太融洽,溝通比較少,甚至不怎么說話。而通過熬膠這件事,父母也體會到我們的孝心。我們一邊熬膠,一邊與父母嘮嘮家常,愛人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多了,了解也多了,相處也越來越和諧。參加了熬膠孝敬活動,自己更深刻領悟到行孝不能等?!靶㈤_心地表示。
有社會學家稱,熬膠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改變了兩代人的很多觀念與相處方式。兒女與老人之間、特別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都是由于溝通不夠,思維方式不一致而導致的。而東阿阿膠倡導的熬膠孝敬老人的理念,可以說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具體的行動指南,創造了一個彼此交流與溝通的途徑,從而能有效增進彼此之間的寬容與理解,非常具有社會意義,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孝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