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學劇院上演的昆曲專場大師云集,精彩紛呈,然而最后卻出現了意外插曲:主辦方邀請北師大于丹教授做最后總結發(fā)言之時,卻被觀眾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尷尬離場。此消息由名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發(fā)布,一經發(fā)布便在網上引發(fā)了一場關于文化明星與傳統文化、道德建設與文化涵養(yǎng)的大討論。
學者觀點:狂熱地捧和粗暴地哄一個人都是非理性行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狂熱地捧一個人和粗暴地哄一個人一樣,都是一種非理性的發(fā)泄行為。大學是一個可以說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農學派聯合創(chuàng)始人馬達飛認為,其實所謂文化,貴在“兼容并包”。李澤厚曾說:“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橋梁”。昨日一幕只能說,文化復興,文人素質,還需假以時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鄭成新認為,北大學子一般絕對不會無端地對一位大師無理的;如果大師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純學子的洗禮也是值得慶幸的事;太順當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時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時分。我們恰恰要為北大學子的舉動喝彩。
微博發(fā)聲: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們自己
微博網友@Warrenwei認為于丹不談制度只講道德。道德的確說的很好,和我們80后的教科書上說的基本一樣。但是在社會實踐大家發(fā)現很多時候教科書騙了我們。所以不喜歡也很正常。因為不想被騙。她是說的是最理想狀態(tài)的東西。
微博網友@布倫南_Brennan認為,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們自己,曾經多少國學大師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體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恥辱嗎?
微博網友@SummerBlossom認為,于丹以娛樂明星的包裝兜售披著文化外衣的“心靈雞湯”,的確讓人反感。
微博網友@喑籬認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協,而是不茍同。正因此種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中國青年網將持續(xù)跟蹤報道。(實習記者 周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