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治理前后對比
防洪防澇終見成效 昔日臭水溝造福泉城百姓
第三站走進了小清河除洪防澇治理工程。小清河位于濟南市郊區北部,黃河南側,發源于濟南市區四大泉群,是全國唯一的匯集泉水最終流入大海的河流。濟南段小清河流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市),境內全長70.5公里,流域面積2792平方公里。建國初期,濟南市的公路和鐵路較少,小清河是對外交通的主要通道。隨著鐵路和公路的發展,小清河的航運衰落,河道逐漸變淺。1997年,小清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治理,航運功能徹底被取消了。鑒于洪災教訓,小清河防洪除澇工程逐漸被提上日程。2007年11月6日,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儀式在黃臺板橋舉行,2012年4月29日治理后的小清河正式通航,6艘游船面向市民開放。如今的小清河兩岸風光秀麗,通航河段沿途設5處碼頭,自東向西分別為東環碼頭、鹽倉碼頭、板橋碼頭、歷黃路碼頭、五柳島碼頭,共四站,全程長4.6公里。
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記者將深入濟南城市鄉村,全面挖掘和報道濟南近年來經濟發展、城市規劃、農村建設、文化產業、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發展成果。本次全國網絡媒體濟南行活動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舜網承辦。活動旨在全面展示近十年來濟南市全面推進改革開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的重大舉措,及今年以來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口號后,濟南在經濟與文化建設上取得的重大成果,為十八大的召開營造隆重熱烈、團結奮進、科學發展的濃厚氛圍。
接下來的幾天,這些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記者將奔赴趵突泉、大明湖、小清河等“濟南新八景”深入采訪了解近年來濟南的發展變化。(記者 卜丹 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