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東的養殖場中目前有60余頭魯西黃牛,他不準備再補欄。
飼料漲、養殖周期長多因素練成“牛魔王”
牛肉價或長期走高,畜牧部門建議增加補貼
受飼料價格上漲影響,市場上牛肉價格漲到了每斤30元上下,但肉牛養殖戶卻連喊不賺錢。30日,記者從青島肉牛主產區平度市獲悉,受養牛周期長、飼料漲價等因素,平度市肉牛存欄量11年下降了76%,但需求量卻在持續增長。畜牧部門預
養殖戶 成本增加利潤降, 不準備再補欄
30日中午,記者來到平度市云山鎮丁家莊村村民萬和東的肉牛養殖場中,今年萬和東共養了60余頭魯西黃牛,上個月剛出欄了10頭,成牛每斤賣到了14元,是最近幾年的最高價格,一頭牛賺了1500元左右,但萬和東卻不準備再補欄,雖然價賣得高,但賺的錢是近幾年來最少的。
“成本太高了,飼料每個月都在漲,這個月每斤又漲了兩毛,今年每頭肉牛的成本至少增加500元,而往年每頭肉牛最少能賺2000元,所以我不打算再買牛犢了,買得多怕賠。”萬和東說。
據介紹,一頭肉牛從牛犢到成牛出欄至少需要1年半的時間,購買一頭200斤左右的牛犢價格為2000元,1年半后才能見到收益,再加上場地要求嚴格,飼養技術要求也高。而買一只20多公斤的仔豬只要幾百元,幾個月便可出欄,飼養簡單,羊也同樣,場地要求小,圈塊地就能養,錢賺得很容易。
現狀 飼料漲價、養殖期長, 肉牛存欄量下降
萬和東說,10年前丁家莊村有30多戶村民都養牛,目前只剩下不到10戶,其他的要么養豬、羊,要么外出打工,附近村莊的情況也差不多,肉牛收購商經常收購不到成牛。“肉牛養殖周期太長,基本兩年后才能見到收益,再加上飼料價格上漲,到時候市場行情是什么樣,是賺是賠誰也說不好。”萬和東說。
記者從平度市畜牧局了解到,肉牛飼料中最主要的成分玉米、豆粕等價格持續上漲。以豆粕為例,去年9月豆粕為每斤3.67元,今年9月漲到每斤4.36元,比今年8月每斤漲了0.2元,同比上漲19.4%,環比上漲6.84%。
飼料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養殖戶的數量和肉牛的出欄量。平度市畜牧局的工作人員介紹,2000年,平度市共出欄54.1萬頭肉牛,創歷史最高水平,但之后肉牛養殖出現下降態勢;2007年,平度市肉牛出欄總量下降到15萬頭;去年,平度市肉牛出欄總量為13.9萬頭;截至今年9月30日,平度市肉牛出欄總量為9.1萬頭,出欄總量預計比去年下降。
據了解,平度市是“中國肉牛之鄉”,去年“平度牛肉”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本地牛肉的80%都產自平度,萊西雖然也是養牛大市,但卻以奶牛居多。
平度市畜牧局生產所所長欒正慶介紹,肉牛繁殖率很低,孕期為9個半月,通常一年只有一胎,生長周期又長,因此一旦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存欄量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提高,加上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消費量又持續增加,所以牛肉價格上漲會是一個長期現象。
據介紹,2000年時的肉牛多半是耕地牛,所以散養戶很多,農民用上了收割機等機械后,會把耕牛當做肉牛賣掉,所以那時候肉牛出欄量很高。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散養戶逐漸消失,加上原養殖戶不斷改行,所以出欄量會下降。
欒正慶認為,為確保今后牛肉價格穩定,還需加大對養牛業的扶持,如對能繁母牛進行補貼,對建設標準化的肉牛養殖場進行獎勵等,提升養殖戶的積極性。
外地牛肉占據島城市場
據市畜牧局一位宋姓工作人員介紹,青島的牛肉來源主要集中于菏澤、濟寧等省內其他地市,還有部分產自內蒙的高檔牛肉,而真正青島本地養殖的肉牛實際上所占比例并不大。目前青島本地牛肉主要供給到島城各大農貿市場居多,價格上相對而言較便宜一些,而大型超市內的牛肉則以外地高檔牛肉居多,價格較高一些。
沃爾瑪超市一名牛肉專柜的銷售員告訴記者,超市目前在售的牛肉中,本地牛肉所占比例約兩成,以外地牛肉居多,其中不乏黃牛肉、內蒙牛肉等高檔牛肉,普通牛肉價格相比農貿市場內的牛肉貴5元左右,達到30多元/斤,而高檔牛肉的價格甚至要到五六十元,甚至破百。(周衍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