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數人來說,看守所是一個有些神秘的地方。那么,看守所到底什么樣?在押的嫌疑人在里面是如何生活的?25日,北京公安監管部門舉行監所開放日,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記者在內的40余名中外記者,有機會走進看守所,實地探秘灰色高墻內的世界。
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坐落于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是北京市最大的犯罪嫌疑人的臨時羈押場所。五米多高的灰色高墻和鐵絲網,
進入看守所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開闊的水泥大院,雖然窗戶裝了鐵欄,但和煦的陽光和寬闊的綠色草坪,讓人感受并不冰冷。
出于保護個人隱私的原因,記者沒有被獲準采訪犯罪嫌疑人。但看守所內大多數空間都對中外記者開放,可以自由拍照和參觀。記者們對看守所內的生活非常好奇,接連向監管人員發問:
在看守所的訊問室,記者發現,這里設有護欄,而嫌疑人和辦案人員的座位則分設兩邊。看守所工作人員王葉警官解釋說:
“詢問室設有護欄,犯罪嫌疑人和預審人員是通過兩個門,不同的門進入,避免了任何的身體接觸,這樣可以避免刑訊逼供。還設有攝像頭,對訊問過程進行全程的錄音錄像,我們的信號會直接發送到看守所的監控中心,還有一路被發送到督查部門。”
據介紹,為了保障對看守所的執法監督,看守所內設有檢察機關派駐的檢察室。在第一看守所內,共有五位檢察官對監所管理工作進行全天候的檢察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督導,以杜絕警員違法違紀。在檢察監控室內,一位正在看監控屏幕的張檢察官告訴記者:“看守所所有的執法區域我們都能看到,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法律監督,監督他的執法行為是否規范,收押、日常監管隨時監控,看他們是否規范。”
除了駐所檢察官,北京公安部門還特別聘請了92名監督員對監所進行監督。中國公安部監督局局長趙春光介紹說,特邀監督員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加強對看守所的執法監督。“全面建立特邀監督員巡查監督看守所制度,特邀監督員可以在工作期間采取不事先告知的方式,對監管場所履行職責,執法管理等職責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