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贊老物件“抗用”
對于家里保存下來的自行車 、縫紉機 、掛鐘等老物件,86歲的周敦偉老人一直珍愛有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擦拭一下,尤其是心愛的自行車不騎之后,他還專門用報紙將自行車包裹了起來。周敦偉說,這些老物件記載了自己家庭的溫馨回憶,一看到這些東西就想起當年的一些有趣故事。
對于家中珍藏的老物件,市民有個普遍的反映就是“當時這些老物件可真抗用呀,用了幾
文史專家
“最炫國民風”飽含民族情
“最近你們關于國民老物件的報道,我一直在關注,我也知道網上流傳的國民床單故事。”14日下午,對于島城勁刮的國民風,青島文史學家魯海告訴記者,“最炫國民風”勁刮的背后,首先是這些老物件背后的溫馨故事,看到這些老物件,市民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童年,將家庭、親人聯系到一起心底里會涌起一股溫暖 。
魯海說,“最炫國民風”背后還飽含了國民的愛國民族情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后,逐漸有了民族品牌,為了抵制洋貨,民族企業只能選擇以質量求生存。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原料緊缺的狀況,國內企業更是將結實耐用當成生產產品的第一要求,寧愿產量低質量絕對不能差。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都愿意支持國貨買國產品牌的商品。“市民家里拿出這些老物件時,都會由衷而發‘我們的國產品牌一樣耐用’,這種自豪感使得市民爭相炫出國民老物件。”魯海說,這其中有一種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