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北區舉行首批危舊房改造房屋征收集中啟動儀式,包括大港緯四路、大港緯四路東側,大連路31號、33號項目,東安路改造項目及南京路東側改造項目在內的5個老舊房片區將集體步入改造,近2000戶居民將搬離老房。其中,隨著東安路的改造,市北區轄區內的最后一片“趴趴屋”將從這座城市中消失,位于大港緯四路的舊貨市場也將解散。
項目一:東安路1-7號項目
??? 改造背景
東安路1-7
新城區內的“趴趴房”
在高樓林立的新城區里,市北區的青島市第七人民醫院東側的東安路周邊,有一片由平房和臨時建筑混建的住宅區,破舊平房擠靠在一塊,區內污水順著墻角下的水溝流淌,發出陣陣臭味,高低不平的泥土路積水坑隨處可見,幾百人共用的舊式公廁與垃圾堆緊靠在一起……與周邊林立的高樓相比,這片平房區顯得格外“礙眼”。
盼改造已盼了幾十年
孫大媽在這片老房子里已經住了55年,眼看著當年的磚瓦房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淋,一點點 “變老”。“人家年輕人早都搬走了,就剩下我們這些老人。”推開孫大媽家的院門,過道處原先擋雨的棚頂已經破爛不堪,房子外墻墻皮脫落嚴重。孫大媽說,別看家里的房子只有二十幾個平方米,但最多時曾經住過7口人,床上、吊鋪上都睡著人。如今,孫大媽的孩子中6個已經結了婚,或者在外買房或者租房,只剩下老人和一個女兒依然住在老屋里。孫大媽說,房子太久了,房頂漏雨、墻皮脫落、窗戶透風,每年夏天雨季遇上下雨天,家里接雨水的十幾個瓶瓶罐罐擺得到處都是,冬天刮北風,生著爐子,屋里還很冷。
記者了解到,由于東安路片環境太差,許多稍有些經濟能力的老住戶都搬走了,剩下的都是些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或者來青打工和做小買賣的外地人。由于在這里居住的流動人口較多,各種房屋混雜,管理難度比較大,加上配套設施缺乏,居住和建筑質量差,老住戶盼望拆遷改造已經幾十年了。
十多戶居民簽拆遷協議
昨天上午,已經有十多戶居民當場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根據補償辦法,如果選擇房屋安置的居民,除了1萬元速遷獎勵和正常過渡費外,還多出了6萬元的補貼費用,安置房屋部分面積可以按綜合造價購買等優惠政策讓居民十分滿意。
根據改造規劃,東安路1-7號舊城改造后,項目規劃建設4個樓座,樓內戶型包括60-100平方米等10余種,配套建設老年活動場地和居民健身場地。此外,改造項目還將規劃建設住宅、商業和配套設施。
項目二:大港緯四路東側項目
??? 改造背景
大港緯四路項目位于青海路、昌樂路、大港二路、大港緯五路、大港緯四路圍合區域。區域內絕大部分為配套設施不齊全的老舊房屋或筒子樓,加之舊貨市場的存在,周邊環境較差,居民要求改造的呼聲強烈。
周邊統一規劃改造
昨天上午9時許,市北區危舊房改造房屋征收集中啟動儀式在大港緯四路拆遷片啟動,一大早便有居民趕到啟動儀式現場研究公示板上的拆遷補償方案以及安置房的戶型圖等。
市北區多次與市規劃、建委等相關部門溝通后,根據統一規劃、完善配套、成片開發原則,將周邊的舊貨市場、青島華魯賓館、山東糧油長豐實業公司、針織二廠、潤豐公司等工業廠房統一規劃。
項目占地面積約4.5萬平方米,涉及居民420戶,老舊房屋拆除后,新建房屋規劃建筑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約98750平方米,商業網點約20700平方米,配建廉租房建筑面積約8400平方米。
目前,項目已完成征收前期準備工作,昨天起正式啟動征收。
項目三:大港緯四路項目
??? 改造背景
緊鄰大港緯四路項目的大港緯四路舊城改造項目位于遼寧路、華陽路、大港緯四路、大港二路、大港緯二路圍合區域(不包括遼寧路125號)及大港二路5號(麻紡廠宿舍),征收總戶數1100余戶。曾經聞名島城的廢舊物資批發市場就位于這個區域。
改造成一條商貿新走廊
目前,大港緯四路項目已完成實施方案初審、土地預審,取得規劃設計條件,正在辦理規劃方案審批。房屋征收工作已完成補償方案的公示、評估機構推選及入戶評估等前期工作,待進一步優化安置戶型設計后,于近期啟動征收。
新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匯聚國際化、科技化、人性化等多重元素于其中,并集休閑、娛樂、購物等各種新興業態于一體的全程化、一站式、潮流時尚的商業消費空間。整個項目涵蓋科技展覽、商務辦公、文化娛樂、文化院線、高檔購物、精品公寓、星級酒店等多種用途,利用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商業街路、回廊等現代商業空間錯位經營,塑造城市生活新樣式,與臺東商圈交相呼應,匯成一條商貿新走廊,成為青島的“城市客廳”和中心商業帶。
項目四:大連路31、33號項目
兩棟老樓昨起拆除
大連路31、33號舊城改造項目位于大連路、丹東路、快速路橋、大連支路圍合區域,涉及居民共64戶,舊房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區域內房屋年代久遠,破舊不堪,已被房產管理部門列為危房。
昨天上午,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兩棟老樓隨之倒塌,完成了幾十年的歷史使命。據悉,2011年,市北城投公司啟動了項目前期手續的辦理工作,為解決居民居住安全問題,公司采取對該處居民先行過渡的方式,與居民選項簽訂臨時搬家補助協議,由公司參照拆遷過渡補償標準發放補助費用。目前,居民已全部簽訂過渡協議并全部搬家騰房,空置房屋從昨天開始拆除,目前正在抓緊落實房源并與居民溝通房屋位置。
項目五:南京路東側項目
征收居民可全部就地安置
南京路東側改造項目位于南京路以東,海信新嶺花園二期以西,遼源路以北、佳木斯二路以南,項目東側原為吳家村舊址,整體環境臟亂差,配套設施不完善。在2008年海信房地產對吳家村進行了開發建設,規劃為新嶺花園二期,當時將該區域進行了整體規劃,擬統一進行改造,但在房屋征收過程中,因歷史遺留問題多,致使征收工作暫時擱置。
此次改造的項目包括4棟住宅樓,共涉及居民80戶,非住宅9戶,擬規劃建設3棟小高層,其中含網點5800平方米,設計住宅136套,可以滿足征收居民全部就地安置。
新聞鏈接
危舊房屋3年拆3萬戶
由于市北區危舊房數量眾多,經統計,有1.6萬戶居民仍居住在筒子樓、倒危房或棚戶區中。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危舊房改造步伐的部署,市北區立即組織成立了危舊房工作小組,對全區進行了普查,按照成片開發的原則,就近連片設定42個項目,結合危舊房現狀,統籌兼顧、有序推進,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改造任務。
目前,市北區組織編制了東西快速路、遼寧路、延安三路、山東路“四線”,甘肅路、上海路等“多片”的破陋危房改造規劃,按照統一規劃、成片改造、捆綁開發,移豐補歉原則,制訂改造方案和實施計劃。2012年,市北區計劃啟動大港緯四路以東、東安路、大連路31號、33號等8個危舊房改造項目征收工作,共涉及居民8000余戶,舊房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2013年至2014年,市北區計劃重點推進上海路德平路、櫸林山服務外包基地、長山路等12個相對成熟而且急待改造的危舊房項目,共涉及居民2.1萬戶。(記者 于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