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冊多為中小微企業
據吳先生介紹,這份最新版的青島企業家名錄都是在網上買賣,上面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人數在500人左右。根據吳先生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找到了QQ號為343381×××的名錄賣主。據對方介紹,該名錄在2011年的舊版本上進行了更新,其中添加了40多個2012年出現的新公司企業主信息,更新了若干更換電話或地址的企業信息,目前名錄總信息數量是510多條。“
隨后,名冊賣主傳給了記者16個中小企業的老板信息作為驗證。記者看到,賣主所提供的這16家企業集中在嶗山區中韓街道及李滄區安順路附近,內容包括企業名稱、總經理或總裁全名、個人手機及座機以及企業具體位置,有的甚至精確至“某某路南側10米”的程度。而從企業規模來看,全部都屬于中小型企業,經營范圍包括商貿、家具、建筑、廣告、新型材料等多個類別。
金融機構成最大“疑點”
為了驗證這份名單是否屬實,記者隨機撥打了其中10名企業主的個人手機電話,其中8個電話都能夠接通,情況與名錄上完全一樣。
“你是怎么知道我的電話的?”李滄區北嶗路某電梯設備有限公司經理王先生接到電話后表示,這個手機號還是他在今年剛換的,沒想到這么快就被外人知道了。據王先生講,他換了新號以后,只在幾個場合向外人介紹過,包括一次產銷見面會、陪母親去醫院體檢、給自己的車做年審,其他時候大部分留的都是單位座機。思前想后,王先生也沒有想出是在什么情況下,信息泄露出去的。
而另外幾名企業主的情況也比較相似,都不能確定個人信息是從什么渠道外泄的。“我感覺金融機構泄密的可能性最大。”中韓街道中韓社區一家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女士告訴記者,企業經常因為財務問題,與金融機構打交道,而作為中小型企業,在進行正常金融往來的時候,一般都是留經營者或法人的聯系方式,所以金融機構手中掌握的企業主信息最集中。除此之外,也有企業主表示,可能是從車行、醫院甚至名片店泄露了個人信息。(記者 官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