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企改制助力文化產業騰飛 島城文化產業發展成果顯著 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強勁動力
售價萬元的海洋陶藝品、極具東方神韻的青花瓷鋼琴、供不應求的達尼油畫、能買機票交水電費的機頂盒、如看電影般的電子翻書機……近日閉幕的第四屆山東省文博會上,青島167個文化產業推介項目集中展示了“文化青島”建設的成果,4天累計65萬人次、簽約投資總額達47.8億元的“硬數據”是對集傳統文化、現代科技、創意文化于一體,突
關鍵詞·文藝創作 三出大戲忙演練
文化產業發展的直接表現就是文化產品的豐富多樣。對文藝院團來說,兼具市場與藝術的文藝作品就是他們的產品。9月10日,青島演藝集團旗下的青島話劇院新創青春勵志劇《那年夏天,愛上那片海》開始了在上海的50場巡演,與此同時,青島京劇院的歷史京劇《齊王田橫》和歌舞劇院的舞劇《驚夢》都在排練合成當中。伴隨著專業院團的體制改革和內部機制創新,我市專業院團的文藝創作和群眾文藝作品都如沐春風,煥發出勃勃生機。即將到來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無疑將是展現青島文藝創作實力的極佳舞臺。
據記者了解,為迎接“十藝節”,我市共創排了3臺舞臺劇目、12件群眾文藝作品(含廣場舞和合唱)和50件美術作品參加省級選拔。話劇《那年夏天,愛上那片海》已經率先亮相,此次前往上海展演,正是為進一步聽取觀眾和專家的意見,修改打磨;歌舞劇院排練的舞劇《驚夢》也是劇院轉企的第一部舞劇,全院上下一心,正在緊張的排練之中,希望憑借該劇再塑輝煌;京劇院的歷史京劇《齊王田橫》也已準備進場排練合成,年底前將正式亮相。三臺劇目將于10月份參加全省選拔,沖擊全國“文華獎”。
這三出大戲只是青島文藝創作的一個剪影。在過去的5年里,青島文藝創作可謂大豐收,獲得國家級大獎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電影《尋找微塵》等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青島文化大拜年系列活動和 “小小莫扎特”音樂館活動等4件作品和6項成果獲得全國“群星獎”;《我們的八十年代》獲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實現了我市影視作品獲獎的歷史性突破;青版圖書精品頻出,我市連續3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僅2011年就有67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圖書獎。而蓬勃發展的動漫產業也實現新突破,《秦漢英雄傳》、《小牛向前沖》、《嶗山道士》三部作品入選了國家動漫精品工程。
關鍵詞·文化企業 打造數字出版產業園
市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周連坤介紹,不斷深入推進的文化體制改革為島城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文博會上,青島有8個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達47.8億元,這些項目包括青島往事影視文化風情街、孝之源文化創意產業園、青島新空間雕塑藝術園、青島華龍三冠影視基地、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創意培訓基地等。其中的現代傳媒文化廣場、數字印刷產業園兩大項目的引資主體就是年初剛剛實施了轉企改制的青島日報社和青島報業傳媒集團。
現代傳媒文化廣場項目是由青島日報社、青島報業傳媒集團設計投資建設的、以現代傳媒文化為主體的我省首個城市文化綜合體,投資預算為8億元,規劃功能為青島日報社、青島報業傳媒集團的辦公場所,同時具有信息傳播、新聞發布、數字出版、新媒體研發、創意設計、影視制作、電影院線、網絡傳媒、文化演藝、傳媒服務等功能,將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的文化新亮點。
同時,青島日報社、青島報業傳媒集團還與青島高新區管委簽訂了青島報業傳媒數字印刷產業園項目的合作協議書,以滿足集團向商務印刷、票據印刷等印刷行業拓展的需求,建設集數字出版、報紙印刷、商務印刷等為一體的數字出版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80畝,總建筑面積39950平方米,投資總額約3.6億元。
關鍵詞·產業項目 播種海洋文化產業
打造現代海洋文化名城是青島新時期的目標。圍繞青島藍色海洋文化產業規劃,國內首家海洋文化產品設計創意產業園——“中藝1688文化創意園區”將動工開建。與創意100產業園區一樣,該產業園注重城市工業遺存的保護與利用,立足海洋文化產業鏈前端創新、創意及高端設計服務,依托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欲打造成中國首個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據介紹,該園區總規劃面積8.33公頃,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總投資6.2億元。島城將力爭把園區建設成為面向日韓及歐美的國內一流國際性海洋文化交流平臺、省內規模最大的藍色經濟軟實力創意園區和青島最集中的海洋文化產品產業鏈的展示名片,“園區將作為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配套服務設施,成為集中展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成果的文化平臺。”
此外,今年我市啟動了“千萬平米”文化創意產業園工程,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二期等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目前,我市已形成了現代傳媒、數字出版、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網絡視聽傳輸等六大新興優勢主導產業,并建成了青島數字出版基地、新媒體基地等36個大型產業園區。據統計,全市在建文化創意產業項目141項,計劃投資總額達1432.3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有66項,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15項。大項目建設的產業帶動力和吸金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不得不承認,轉企改制讓青島的文化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關鍵詞·文化遺產 非遺保護設專項資金
在大力推動轉企改制、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我市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也卓有成效,今年初的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和6月舉行的持續半個月的“非遺”保護宣傳周效果顯著,讓膠東大鼓、鴛鴦螳螂拳、茂腔、柳腔、膠州秧歌、膠州民歌、嶗山茶道、膠州八角鼓、扛閣等“非遺”深入人心。我市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了“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文化藝術、民俗節慶和傳統體育競技作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門類,從2011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100萬元。
此外,青島小魚山文化名人街區成功入選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使我市成為全國第二個擁有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城市。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青島基地的建設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并公布了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推薦23個項目申報省級第三批名錄。我市膠州秧歌入選了2011年度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十大亮點。 記者 許城貴
上一篇:開發區打出靚麗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