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經濟新區——搶抓新機遇 增創新優勢 實現新跨越
建設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是推動青島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的重要支撐和強力引擎。西海岸經濟新區工委、管委自今年1月31日成立以來,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起點、高標準、高效能推進新區開發建設。今年上半年,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948.6億元,增長12.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6.9億元,增長 25.4%;
突出規劃引領,構筑藍色跨越新格局
今年以來,西海岸經濟新區邀請了國家發改委、省發改委等領導專家親臨指導,高水平編制《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目前省政府已報送到國家發改委審批。另外,精心編制空間規劃。立足統籌陸海發展,借鑒世界知名灣區城市發展經驗,構筑“一核雙港、九灣六區”空間格局。“一核”即330平方公里的新區中心區,規劃建設新區行政、金融、商務、文化、科教中心;“雙港”即前灣港和董家口港;“九灣”即新區282公里海岸線上分布著的海西灣、唐島灣、靈山灣等9個自然海灣;“六區”包括保稅功能拓展區、國際經濟合作區、董家口經濟區等六大經濟功能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邀請新加坡著名規劃專家劉太格,主持編制董家口港城概念規劃;通過國際競標選定曾設計過悉尼歌劇院、“鳥巢”、“水立方”等項目的英國奧雅納公司,被譽為全球最綠色設計公司的美國帕金斯威爾公司等4家國際頂尖設計團隊,編制新區中央商務區概念性規劃;委托德國gmp建筑師設計事務所等知名規劃設計機構,編制完成了中德生態園各項規劃和指標體系,通過試點高效泛能網絡,100%推行綠色建筑。
突出平臺建設,增創藍色經濟新優勢
開放是新區的最大優勢,西海岸經濟新區充分發揮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園區,著力打造新的藍色經濟發展平臺。其中,董家口經濟區規劃面積284平方公里,已入駐碼頭和臨港產業項目39個;青島港集團40萬噸礦石碼頭竣工試運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碼頭;總投資106億元的中石化LNG接收站全面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服務包括山東在內的整個華北地區。中德生態園規劃面積11.6平方公里,是中德雙方精心培育的利益共同體。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正式啟動,青島德國中心、德國郝斯特工業園等20個項目落戶園區,正在創建“國際標準化合作示范園區”。
突出項目帶動,打造藍色產業新高地
港口裂變帶動產業聚變,西海岸已形成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家電、石化、汽車、機械制造等六大產業集群,建成國家級家電電子產業園、國家級船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海藻加工基地,2011年工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今年以來,國內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首艘300米飽和潛水母船“深潛號”在新區交付使用,填補了國內空白。青島光谷海洋科技城總投資25億元,規劃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建成后將聚集海洋科技企業約150家,新增就業約4萬人,年產值約50億元。鳳凰島國際旅游島、靈山灣旅游度假區布局四星級以上酒店39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6家,全部建成后客房超過1萬間。上半年,新引進內資過億元、外資過千萬美元大項目38個;集聚市級藍色產業重點項目60個,總投資1100億元,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突出改革創新,探索藍色發展新機制。創新項目開發模式
以市場化手段推動事業發展,成立注冊資本金100億元的西海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30億元的董家口新港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5億元的中德生態園聯合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相關區域內的招商開發任務。發揮青島港建港優勢,重組青島港投集團,負責72平方公里的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與運營。成立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的西海岸投資促進有限公司,搭建起專業化、公司化招商平臺。創新爭取國家先行先試政策。青島保稅港區二期2.02平方公里封關區域正式開關運營,實際運營面積達5.44平方公里,成為運營面積全國第三的保稅港區。青島、武漢至上海洋山保稅港區之間在全國率先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
上一篇:開發區以人為本推進“三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