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螞
“這些東西都是‘細貨’,上得少,賣得也少。”林女士說,由于小海鮮是膠州灣特產,只有河套、紅島等地產的比較多,因此位置處于兩者之間的上馬才有比較充足的貨源,除了上馬,也會運往李滄等地的海鮮市場。
記者仔細端詳了這三樣海鮮:末貨看起來像極細弱的小蝦子,據說是長不大的;海沙子已經去殼,大約3毫米;泥螞長得像蝸牛,只不過殼非常小也非常透明。而記者記憶中,蠔艮是一種
據河套街道農業辦的工作人員喬先生介紹,“膠州灣特色小海鮮不少,以泥螞、蠔艮、末貨、海沙子為代表的小海鮮群體,被稱為‘四小海鮮’。”末貨又被稱為“納米蝦”,體型極小,主要生活在膠州灣河流入海口、鹽場、灘涂等地。“以前在南萬鹽場、東風鹽場、女姑鹽場等地都有,到了夏天,下小海的人就扛著網在鹽場里捕。”喬先生說,雖然沙子口、膠南一帶的海域也有末貨,但不如膠州灣的美味。
“蠔艮是一種小魚,現在比較少,只產于河套,且有季節性,一般農歷4~6月出的比較多,秋天也有些,其余時間不產;還有泥螞,也叫泥板,基本都靠人手工撿;海沙子就像微型小蛤蜊,上世紀80年代之前,海沙子產量很高,很多人用它來養蝦,現在也開始揀出大的,發往市場了。”喬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