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天游泳人數過多,有些游泳館限定進場人數。攝影 韓丹
傳聞調查
最近,溫州市衛生監督部門公布本月初對溫州市區8家游泳場館的抽檢結果,其中5家尿素超標。此前在7月份的抽檢中,也有過半尿素超標,有的甚至超過尿素含量標準的2倍多。
泳池中尿素超標,主要是有人在泳池中尿尿導致的,也包括汗液。衛生專家認為,尿素超標的水,有可能對皮膚黏膜造成損傷。而且,皮膚病、肝炎等病菌可能隨尿排入水中,“喝了帶尿的水已經夠惡心了,更別說帶病的。”
本報駐溫州記者 甘凌峰 金陵晚報記者 潘思佳
網友稱泳池里撒尿變紅
倫敦奧運會期間,人們議論美國泳壇名將羅切特最多的不是他的兩枚金牌,而是他的一番言論。
羅切特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游泳選手都愛在泳池撒尿,他也一樣,“連菲爾普斯也會這么干。”
很多人都將泳池當作洗手間,這已經不是秘密。也正因為在泳池里尿尿的現象難以杜絕,一個網友前兩天發的帖子才引起軒然大波。
網友“下坡不剎車”在一車友論壇發帖說:一次洗溫泉,突然尿急,將整個身子埋入水中解決,誰知水里騰起一汩汩的紅色液體,“嚇壞了,以為自己尿血了。”保安迅速把他拖出水面,罰800元,“原來是商家在水中放藥了,此藥遇尿則變色”。
這是不是“下坡不剎車”的親身體驗,暫時無法考證,有網友說這是在貓撲上轉的帖子。大家最關心的是,真有這么神奇的藥嗎?
可能性1:酸堿指示劑
尿液中含有尿酸,是不是可以用酸堿指示劑檢測?比如酚酞,溶于稀堿溶液呈深紅色,正好符合無色變紅色。
對此,溫州大學化學專家葉教授糾正了網友們普遍存在的一個錯誤認識:泳池里尿酸有沒超標并不是通過酸堿度檢測的,因為尿酸是一種有機酸,它和硫酸、鹽酸不一樣,酸度遠遠沒達到能檢測出來的程度。
因人的體質不同,尿液里的成分不同,酸堿度也不同。尿液的pH最大范圍在4.6-8.0之間,通常是弱酸性,但也可能是中性或弱堿性的。因此想用酸堿的辦法讓它顯色根本行不通。
就拿酚酞來說,它的變色范圍是8.2至10,而尿液的最大堿度才8.0,完全沒有達到令酚酞變色的程度。
可能性2:和尿素反應顯色
是不是和尿液中某種成分發生反應顯色?
在游泳池水中尿素測定的國標中,測定原理就是尿素和二乙酰一肟(尿素氮顯色劑),以及安替比林(主要用作硝酸、亞硝酸及碘的分析試劑)反應顯黃色。
葉教授說,這些顯色反應通常在實驗室里進行,條件很苛刻。
即使在實驗室里,尿素的顯色反應速度也很慢,顏色也不明顯。從國標的檢測過程來看,需要在沸水中加熱50分鐘,根本不可能像帖子里說的那樣一下子變色。
在泳池添加物質顯色不太可能
葉教授說,尿液并不是純的物質,里面包含了氨、氮、尿酸、尿素,以及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比如我們聞到尿味,那是因為有氨,“這些成分的濃度本來就不高,更何況是在泳池里被稀釋以后。”
葉教授認為,想通過一種指示劑在泳池里顯示出尿液不太可能。“泳池里那么多的水,如果在里面添加指示劑,得要多大的量?大多數的指示劑都是有毒的,比如酚酞,大量添加的話估計比尿液的危害還大。”
葉教授表示,通常對液體的檢測靠液質聯用儀,可它的工作原理不是顯色,而是通過液質分析,來確定里面含有哪些物質。
尿液指示劑也許是“美麗的謊言”
為了防止有人在泳池中小便,人們想了各種各種的辦法。“尿液指示染料”就是其中一個設想當有人在泳池里小便時,就會顯出某種顏色。
在電影《跳支華爾茲》里有個鏡頭,一女子在室內游泳池里小便,池水立即變成了深藍色。
溫州一游泳場館的負責人說,他們從來沒見過所謂“尿液指示染料”,這種物質可能是虛構的,但一些游泳場館卻借此設立警示標志,對游泳者起震懾作用。“這就像媽媽對孩子撒的一個美麗的謊言。”
不過,這種“震懾”也有失效的時候。一旦小孩子知道撒尿能變色,估計得爭先恐后去泳池里尿尿了。
保證水質和節約費用本就矛盾
葉教授認為,要避免泳池“尿”超標,除了加強宣傳和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勤換池水。換池水要錢,游泳場館提高門票又怕影響生意,保證水質和節約費用本來就是一個矛盾。
今年5月,浙江省體育局、省衛生廳、省旅游局聯合發文,要求泳池“日平均新水換水率10%以上”。但很多游泳場館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8月24日,溫州市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來到市學院游泳健身中心檢查。游泳館總容量1635立方米,每天應更換163.5立方米的池水,但實際換水量只達到要求的一半。按自來水每噸(即1立方米)收費4.2元算,該游泳館37天共少注新水3014噸,節省1.2萬多元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