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中的鯊魚鰭。
“鯊魚由漁民意外捕獲”
崔和是會議主辦方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采訪中,他對“吃魚翅導致鯊魚面臨生存危機”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崔和稱,全世界范圍內捕撈鯊魚的國家不少,中國并不是捕撈鯊魚的主要國家,有些國家的捕撈量要大于中國。中國每年的捕撈量大約在1萬多噸,而有些國家達到了四五萬噸之多,一些國家捕撈之后,將鯊魚制成了
“魚翅消費導致鯊魚瀕臨滅絕”,這是中國的主流聲音。崔和反駁說:“這是不公平的?!彼忉屨f,目前中國的捕撈業沒有專門以鯊魚為捕撈對象,但由于鯊魚和其他魚類混在一起,從業者在捕撈其他經濟魚類的過程中意外捕獲鯊魚。
“只要是有經濟魚類的捕撈,就必然會有鯊魚的捕撈,這是不可避免的。”崔和說。他還指出,被撈獲的鯊魚基本上無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對于一些活殺鯊魚取鰭的紀錄片,崔和認為“都是騙人的,割鰭棄肉的行為根本就不存在”。業界認為鯊魚產業遭到了非議,所以想發布白皮書,闡述行業的真實情況,并表達這樣一種立場:“不吃是不對的”。
林丁貴是香港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商會生態保護委員會的負責人,而香港一直在魚翅貿易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從今年5月開始,林丁貴開設微博,表達自己對當下“拒食魚翅”運動的反感。他認為,拒吃魚翅無法實現保護鯊魚的目的,因為歐美擁有龐大的魚肉市場,他們依舊會捕捉鯊魚,拒吃魚翅只會造成魚鰭的浪費,捕捉量卻不會因此而減少。
“鯊魚肉在歐美國家非常受歡迎,鯊魚制品也只是普通的食物。以鯊魚瀕危為由,一群吃鯊魚肉的人帶頭譴責一群吃鯊魚鰭的人。為什么一些非政府組織只呼吁‘拒吃魚翅’,卻從不提‘拒吃魚肉’?——他們背后另有目的。”林丁貴這樣認為。
他還認為,一些所謂“割鰭棄肉”的影像畫面是數碼合成的?!皬慕洕峡矗瑵O民賣一套魚翅收益極為有限,魚翅源頭價很低,他們沒有動力去捕鯊割翅。捕鯊是合法漁業,在約440種鯊魚中,《華盛頓公約》收錄保護其中的4種,其余絕大多數并未瀕危。”
“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野生救援協會自2006年以來一直推動“拒食魚翅”,該協會提供的報告稱,消費者對魚翅的需求把鯊魚捕撈推向空前嚴重的程度,有些鯊魚種群的減幅高達99%,有些種群甚至已經完全消失。
這份報告還稱,每年因魚翅交易而捕獲的鯊魚約有2600萬~7300萬條,如今魚翅的價格高至700美元/公斤,消費者對魚翅羹的旺盛需求成為鯊魚捕撈業的強勁動力,目前參與鯊魚制品交易的國家已超過125個。
協會首席代表子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鯊魚重量大,對出遠洋捕撈的漁民來說,帶幾條鯊魚回去不現實。鯊魚肉需要快速冷凍處理,才能防止其中的尿素轉化為使肉產生臭味甚至毒性的氨。除魚翅外,沒有其他價值可以帶回來,所以漁民大多在海上切鰭,把其他部分丟掉,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p>
專家:
鯊魚肉很難吃
王亞民,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鯊魚保護的研究,是多個環保組織的顧問。
“從國家利益的層面,我反對吃魚翅,但是不反對鯊魚制品交易?!苯邮懿稍L時,他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魚翅本身只是一種軟骨組織,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每年花費巨資進口魚翅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王亞民分析說,吃魚翅跟鯊魚資源量的消耗肯定是有關系的:導致鯊魚捕撈量增大,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同時,鯊魚作為一種魚類資源,是可以食用的,只要處于合理開發狀態下,鯊魚資源是可以利用的。
王亞民認為“割鰭棄肉”的情況的確存在,且并不少見?!昂芏鄧业臐O民都會將鯊魚扔掉,只剩下魚翅,然后出口到中國?!彼f,鯊魚肉很難吃、硬且粗糙,還有強烈的尿素味道,加工起來很麻煩,價值不高。
對于環保組織提供的“每年捕撈鯊魚數千萬條”的數據,王亞民則表示,環保組織提供的數據需謹慎使用,因為他們有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