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服務員7崗爭1人
兩年多來,餐廳服務員幾乎是島城最缺的工種,全市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一度達到7.02。也就是說,每7個招聘崗位中只有一人應聘。
上周,來自莒南縣的張妍妍辭掉了島城一家酒店服務員的工作。在集體宿舍內,她收拾好最后一件行李,回望自己住了兩年多的“家”,幾位送行的姐妹哭成了淚人。
張妍妍是這家知名酒店今年辭職的第7人。“宿舍里的10個姐妹,兩個是回家結婚,其余
“這次如果不回家就有可能升領班,但考慮再三還是回去!”張妍妍說,這次是回家結婚,以后就不回來了,準備和老公一起賣服裝。
“天天在招人,天天仍缺服務員”
近期,國內外游客紛紛涌入,島城眾多酒店接待壓力陡增,餐廳服務員 “缺工”愈發突出。
閩江路一親自披掛上陣的酒店老板不斷地向記者訴苦:從春節前開始,就一直缺人,現在缺員甚至達到了七成,沒有辦法,只好把幾個親戚強拉過來幫忙,自己也客串當起了收銀員。
“真的頂不住了!”當被問及招工情況,香港路一家酒店老板坦言:“以前怕過年關,現在天天是年關”,可以說是天天招人,但還是天天缺工。
記者在云霄路上看到,大部分餐廳都貼出了 “招工啟事”,其中,緊鄰的六家酒店均在醒目位置貼出了常年招聘的廣告。“服務員,催一催,菜怎么還沒有上來!”在旁邊一家海鮮菜館內,20多張桌子的店堂,只有兩名服務員在來回奔忙,弄得客人們很不滿意。
“餐廳嚴重缺人,服務質量也就跟著下降,客人投訴不斷。”這家酒店經理無奈地說,“門口打出廣告招聘20人,三個月了,僅有5人來應聘,留下的只有1人。”
在延吉路市人力資源市場,一家酒店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熱情地和前來應聘的人搭訕。“我們服務員的月薪已漲到了2500元,還管吃住,但還是吸引力不夠”,這位負責人焦急地說:“一年多時間,酒店服務人員幾乎全部更新了一遍,人手奇缺啊!”
“招人難,留人更難”,寧夏路一家連鎖飯店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店里的服務員像走馬燈一樣辭職,無奈之下,該店和另外幾家連鎖店,形成了一套人員拆借辦法。“本店人手緊張時,就從其他店借調一兩名,本店不忙時,也會派員支援其他的店。”
記者調查發現,島城七八成的酒店、餐館都在急聘服務員,缺工現象已從季節性變為了常態。
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布的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印證了服務員奇缺的狀況。“餐廳服務員是目前市場最缺的工種”,市人力資源市場高級分析師李志戰介紹,一年內僅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就達16000多人,缺口12000多人,加上市場外缺工,這個數字更是龐大。
“實在找不到工作,就去餐館端盤子”
“實在找不到工作,我就去餐館端盤子”這句話對于張妍妍來說,透露著些許無奈。
張妍妍告訴記者,家里人并不太支持她出來做服務員,總覺得這是伺候人的活兒,不體面。“服務員都要年輕的,以后歲數大了,肯定還得轉行。”
18歲外出打工,六年間,張妍妍換過7份工作,最短的只干了半個月。“有的是飯店停業了,有的是因為工資不按時發。另外,很多飯店不給投保險,也不進行培訓,看不到前途,很多同事和我一樣,都是干上一段時間就離開了。”
“辭職前,我每月扣去保險能拿2300多元,還管吃住,比較起來,這份錢確實不算少。但誰知道,我們一周要工作60多個小時,有時候連續一周都不能休息,下班也不定時,遇到能喝的客人還要加班到下半夜。”
“一次,我被一位醉酒的客人打傷了,玻璃碴直接扎到胳膊里,鮮血直流。雖然他們賠了錢,但這件事我一直沒敢和家人說,當天回到宿舍大哭了一場。”說起往事與委屈,張妍妍淚眼婆娑。
記者調查發現,工資待遇低、工作不穩定、缺乏職業發展空間,是餐廳服務員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另外,行業“剪刀差”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近年來,制造業工資有了較大幅度增加,但餐飲業工資普遍比制造業低500元左右,眾多服務員流向了工廠。
一份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35.8%的服務員選擇餐飲業,只是把它當作一份過渡性工作,因“無其他技能”而選擇餐飲業的占7.2%,僅有10.3%的員工因喜歡餐飲業而選擇了這份工作。在服務年限上,有40.9%的人從事餐飲工作一年以下,五年以上的只有13.7%。
此外,在一份關于職業聲望的評價報告中,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行業從高到低依次為:管理人員——個體從業人員——保安人員——技術工人——商業服務業人員(含餐飲業)——臨時工——廢品回收人員。可見,社會上對餐飲業的評價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