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兵扎根孤島16年
雷達兵扎根孤島16年
一個士兵,在面積僅有0.2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駐守了16年。他叫潘文永,北海艦隊航空兵某雷達站雷達操縱班班長,三級軍士長,島上官兵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潘”。
人稱“老潘”,一方面因為他是全站最“老”的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各方面技術水平首屈一指。16年前,老潘從廣西省南寧市武鳴縣老家參軍入伍來到朝連島,島上印滿了老潘從20歲到36歲
中俄軍演
報上20多批優質情報
1996年,老潘帶著對軍營的憧憬報名參了軍,老潘說:“我是村里第一個當上海軍的,穿上令人羨慕的海軍藍,我尤為光榮,備感自豪。”
入伍后,在新兵連學專業時,由于文化底子薄,老潘暗下決心,一定要當一名合格的雷達兵,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看書學習,遇到不懂的就虛心向教員和戰友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的刻苦努力,在專業學習結束時,他被評為“優秀學員”。分到連隊后,他也一直堅持學習,1999年參加了司爐培訓、2000年自學了函授課程并取得中專文憑,2010年還自學了電工電子專業函授取得大專文憑。
朝連島站地理位置特殊,雷達對低空海面目標掌握較好,在演習任務中作用重要,作為連隊一名參加過多次演習的老操縱員,老潘一直擔任演習中主報。今年中俄海上聯合演習中,他帶領操縱員一起研究分析,并協助連隊制訂了情報保障方案,演習當天20多批空中目標同時出來,雷達又遭受氣象干擾又較大,發現情況較難,班里年輕同志沒有經驗不敢接批,他一直堅持從中午12點多報到下午4點,情況多的時候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演習結束后,20多批情報被評為優質情報。
技術過硬
多次被評為“紅星兵器”
“有他在,我們睡覺都安穩?!背B島雷達站站長程志勇說。去年冬天的一天晚上,雷達突然發生故障,潘文永冒著大雪到陣地上檢修,排除故障后,他找資料,查線路圖,非要找出故障根源。有一次,技師有事急需下島辦理,上級決定由他來臨時負責裝備保障工作,技師下島后第六天,由于島上一直大霧,雷達受潮嚴重,下午開機值班時連里通知老潘雷達發生了故障,他急忙奔向陣地,打開機器檢查時,發現發射機里多個部件發生了嚴重的打火爆裂,他一邊向技師和上級上報說明情況,一邊緊張地進行搶修,對整流分機斷路器、發射機部分、逆變分機等故障點逐一進行排查,經過8個多小時的連續搶修后,雷達終于又正常開機。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子鉆勁,16年來,他所保障的雷達裝備多次被上級機關評為 “紅星兵器”,每年排除大小故障數十次。由老潘帶教出來的“小技師”,許多都離開了海島到陸地雷達站任職,并能在崗位上獨當一面。
憑目標方位能判定航線
老潘當兵以來經歷了三代雷達的更替,但他一直都是“一號戰勤班”班長。在一個擔負戰備值班的連隊,連續13年的“一號戰勤班”班長可不是浪得虛名:雷達屏幕上的目標點,憑出現方位和幾點航跡他就能精確地判定航線,更不用說經?!肮忸櫋钡耐廛姾C鎮刹鞕C,對于它們的飛行參數、路線和活動規律,老潘早已熟記于心。一次演習,雷達某器件突發故障,情報不能順利傳到指揮所,而此時“敵機”已經在雷達顯示屏上出現,情況萬分危急,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時候,經驗豐富的老潘站了出來,憑著過硬的技術,通過目測、口報的原始方式,保障了幾十批目標的及時上報,直到“我機”順利完成任務。演習結束后,他人工錄取的情報還被上級指揮所評為優質情報。
樣樣拿手
燒鍋爐一樣是行家
從1999年起,老潘就開始擔任班長職務,13年的班長經歷讓他養成了兩個習慣:一是每天夜間在全班走走看看,夏天檢查通風,冬天督促供暖,掖蚊帳,掖被角,從生活上細致地關心戰士;二是學會了“察顏觀色”,哪個戰士這些天眉頭緊鎖了,哪個戰士悶悶不樂了,他都能及時發現并了解情況。
在連隊,老潘還有個稱呼—— “老大哥”。這并不完全因為他的歲數大、兵齡長,更主要的是他為人做事有一個老大哥樣,處處把連隊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島上的冬季與陸地相比更為寒冷,年供暖時間也比較長,作為站里燒鍋爐的司爐工就顯得格外重要。有一年,燒鍋爐的老兵眼看要退伍了,站領導正發愁無人接替,老潘主動要求干司爐工。讓這個優秀班長來燒鍋爐,黨支部覺得有點委屈他。而他卻說:“當鍋爐工關系著全站官兵的冷暖,這對我來說是‘重用’而不是委屈?!本瓦@樣,老潘當鍋爐工一直到今天。
老潘16年來一直把朝連島當做自己的家。島上環境艱苦,常年風大霧濃,屬于總部規定的一類“四無”島嶼,即無土地、無淡水、無居民、無固定航班,生活物資運輸全靠島下補給,遇有大風大浪的時候甚至一個月沒有補給。然而自然環境的困難并沒有打倒官兵們,老潘和全連官兵一起種下了黃花菜、移來了野百合、壘起了護土坡、發展生產,種上了蔬菜、養起了山羊,島上也越來越有家的樣子。
雷達兵扎根孤島16年
主動申請調回孤島小島已經融入生命
16年的堅守,有幸福,也有辛酸。父母年事已高,而且都患病,是他最大的牽掛。但每次回家,他又掛念著連隊的雷達兵器狀況,常常放心不下,提前趕回連隊。這些年,老潘覺得最虧欠的人就是妻子和兒子,2005年結婚以來,由于連隊人少工作忙,加上上島不方便,妻子才來過青島兩回。妻子第一回來看老潘時,興沖沖從廣西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到青島,卻因為風大浪高,十幾天沒有船上島,無法相見,又在代辦(朝連島臨時休整點)等了近半個月,“下次再也不來你這個鬼地方了”,聽著妻子哽咽的埋怨,老潘的心難以平靜。有一次回家探親,老潘邊切菜邊對妻子說:“當兵奉獻,和戰友們相處也就只有幾年的時間,對連隊工作和戰友的關心少了,是無法補償的??!但是我給你和孩子的關心,以后還有機會補償……”
16年來,身邊的戰友換了一茬又一茬,老潘卻紋絲不動,默默耕耘。2009年,上級領導顧及老潘在島上10多年了,于是想安排老潘到島下連隊工作。誰知,在陸地待了2個月后,老潘又主動申請調回到了朝連島,在他看來,小島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即便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愛這為之已付出16年青春年華的朝連島,我離不開朝夕相伴的朝連島兄弟們。”(記者 劉延青 通訊員 王晶 王慶厚 張俊)
人物簡介
北海艦隊航空兵某雷達站雷達操縱班班長潘文永,入伍16年來,先后4次被評為 “優秀士兵”,5次被評為 “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三等功1次,2004年12月獲得由總政頒發的 “高山海島”榮譽證書,2007年7月獲得艦隊“優秀士官人才獎”。
上一篇:海蜇大卸八塊賣出不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