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 海歸找工作還得靠能力
“以前招過留學生,但他們除了給我提意見讓我建個茶水間之外,幾乎沒給公司做過任何貢獻,你讓他接個國外的單子,但他的英文水平卻連件事情都講不清楚,還不如我們這里普通的業務員?!毕愀壑新芬患彝赓Q企業的負責人劉總向記者抱怨。另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經理幽默地說,“不管你是紐約腔調還是倫敦腔調,來這里都要給我們變回來,踏踏實實干活。”
雖然,劉總聘用的海歸只是個例,但大部分本土企業都比較現實,在選擇人才時也不會只盯著你是不是海歸。而且國內外的環境差異很大,雖然留學生出去只有幾年,但是回國后卻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另外,留學生海外生活年限短,交往人群一般僅限于同國籍人,學生的外語難以有質的變化,除非有明確的自我規劃能改變這些弊端。否則留學生就是普通學生,也不存在優勢。
在日本留學兩年的李思琦就向記者坦言,留學兩年后,她用日語和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肯定沒問題,但是要說做日文翻譯這種專業性太強的工作肯定不行,因為在日本上課時,她的周圍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大家都用中文交流。
“留學生找工作的王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而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青島市人社局孫處長說,部分海歸就業難的問題與他們的心態有著很大的關系,“有的海歸認為自己留學幾年,花了家里不少的錢,到了公司就想要高工資、高職位,而對自己的能力并不清楚,甚至有些留學生出去留學幾年,語言都不過關,結果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再就是海歸對就業企業比較挑剔,回國后,大部分都愿意選擇在一些大企業,無形中加劇了這些崗位的競爭激烈程度。”
王斌建議,“在找工作時候應該忽略自己的教育背景,著重強調自己在國內的工作經驗、熟練的外語水平以及在海外的工作經驗,這樣你的競爭力會大大提高?,F在的企業都很現實,在你工作出問題的時候,企業不會因為你是海歸就特別對待?!彼貏e提醒,在國外就要多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積累工作經驗,而回到國內就要適應國內的就業環境。
“青島對于海歸的需求還是有的,比如一些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制藥等,這些都需要有相關專業的海歸來參與。”孫處長說,“青島一直歡迎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留學生回國,這一直是我們的心愿。”
專家提醒
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但是“深造”背后卻充滿了不確定,家長和學生還都需要謹慎面對,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就業難的問題。”青島博鴻教育市場部負責人王雨說,海歸的就業問題,我們早早就開始關注和研究,我們發現不少家長送孩子出國是為了逃避國內的高考。孩子學習成績差,家長想不出其他辦法,以為花錢把孩子送出去就萬事大吉了。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較為模糊。加上一些不負責任中介的誘導,不少進了“野雞”大學。幾年之后,孩子花完父母百萬元存款,拿到一張不入流學校的文憑甚至假文憑,回國后很難找到工作。
王雨說,孩子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要對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一個初步的定位。孩子到了國外以后,第一學年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很好的引導,很容易混進不學習的群體中,所以家長應該聯合留學中介機構,對孩子有一年的跟蹤服務期,對環境和課業成績進行監督。在國外掌握了真本領,回國后才是真真正正有含金量的人才,實際上企業不是排斥海歸,還是排斥只有文憑沒有真本領的海歸。
出國鍍不上金,只能算觀光
前不久,在一宗求職節目上,一位留學生上臺來,自稱在海外修了不少學位,結果被那些boss質疑,暈倒在現場。且不去說他的學位到底是真是假,單是看到他拿著國外那些事情顯擺,卻不能展示自己的真才實學,縱是手握十個真證書,這些國內的 boss一樣會把他擊倒在地。
如今,國內的企業已經不再唯學歷、出身用人,而是更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海龜”也不再像20年前那樣,是個閃閃發光的稀罕物,“海龜”變“海帶”的事例也越來越多,這警示著大家,不要試圖靠一張海外文憑,回來就想搞特殊化。如果你在國外鍍不上金,回國只帶來眼高手低的臭毛病,那你出國只能算是拿著父母的錢出門溜達了一圈。只能算長了見識,不能算長了本事。
曾經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做著美好的夢:回國后非跨國大企業不去;年薪低于10萬元不去;工作地點非大城市不去。不知道他們面對現在的情況,會不會笑一笑,然后看一眼窗外。
真正鍍過金的“海龜”們,不管走到哪里,相信他們的背上總會閃著金光,如果只是漂洋過海,游覽了國外的城市風景,他們擁有的,也只能是一背的青苔。(實習生 吳瑞琦 記者 丁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