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文化藝術遺產”的賀蘭山巖畫,因擁有1200多幅圖畫、4800多個單體圖,曾經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轟動,可是,人們始終沒有在黃河以東地區發現巖畫。如今,寧夏考古學者首次在黃河東岸的靈武三道溝新石器文化遺址附近發現數百幅巖畫,這些巖畫時間跨度大、分布區域集中、文化內涵深厚、表現形式豐富,可謂世所罕見。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在考古學者發現以前就慘遭人為和自然
????寧夏黃河東岸首次發現數百幅巖畫
|
|
????人與動物和平共處 |
????生動有趣的狩獵情節 |
8月12日,記者經過數小時的跋涉,進入巖畫所在地三道溝和二道溝。在10平方公里范圍內,新發現的巖畫與水洞溝舊石器文化遺址、三道溝新石器文化遺址連成一片。據靈武文物管理所介紹,這些巖畫和賀蘭山巖畫屬于同時期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作,真實地記錄了遠古人類和北方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狩獵、祭祀、爭戰、交媾等生活場景,表現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為研究寧夏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提供了極為豐富而寶貴的考古資料。
????記者在山坡上看見,高度為十多厘米至三米不等的石頭散布于各個溝崖,石頭上布滿了人物、動物、狩獵、文字符號、交媾圖以及馴養圖等六種類型的巖畫,巖畫的繪畫筆法簡潔,造型粗獷,構圖樸實,畫面內容與表現手法十分廣泛。靈武文物管理所介紹,這些巖畫的刻制方法呈現出北方巖畫普遍采用的鑿刻特征,鑿刻點密集而清晰,畫面凹凸不平,部分是使用磨刻法,畫面凹陷部分是先進行敲鑿,再用砂石類進行打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平整、光潔。刻制較晚的巖畫,畫面仍顯露出石質原有的淺黃色,刻劃粗獷有力,形象生動逼真。
????凝視這些巖畫,其中的人物像畫面簡單抽象、形態奇異,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只畫眼睛,也有的僅有眉毛和鼻子,還有幾幅人像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狩獵圖中大部分是表現獵人引弓圍獵野獸的場景,有獵人騎馬引弓射獵的,也有徒步持器械狩獵的。在一幅《狩獵群牧圖》中,眾多的獵人手持弓箭,共同圍獵幾頭野牛和長角鹿,野牛豎起尾巴,揚起犄角向獵人沖刺,十分生動有趣。最為出色的巖畫當屬動物圖像,這些動物形象逼真,有站臥的,也有跑跳的,洋溢出巖畫特有的美。
????寧夏文物局副局長衛忠告訴記者,賀蘭山巖畫因為擁有1200多幅圖畫、4800多個單體圖,曾經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轟動,可是,人們始終沒有在黃河以東地區發現巖畫。如今,在黃河東岸首次發現如此集中的巖畫實屬罕見。這些巖畫具有時間跨度大、分布區域集中、文化內涵深厚、表現形式豐富等特點,是極具特色和研究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
??? 新華網寧夏頻道 記者:武勇、楊媛媛 寧夏日報記者:任建中 攝影:武勇、任建中 制作:熊克明
上一篇:探索古代少數民族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