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掙扎:一年兩三萬,賺個“民工錢”
修船、補網,趁休漁期趕緊把打漁的工具修好以便開海后能打到更多的海貨。不過,在這個小漁村轉悠的時候,記者并沒有發現一位在修船、補網的漁民。村書記王叢善帶記者接連找了十多家常年打漁的村民,也都不在家。他跟記者說,補網、曬網的工作大都已經完成了,而現在多在曬船,等船曬干以后才能補?!俺眠@個工夫,村民都忙活著出去打工,現在打漁收入少了,3
王加秋是個健壯的人,可走起路來,卻有些不協調,這都是常年打漁留下的毛病。他跟記者邊算賬邊說,現在打漁真還不如出去打工?!安徽f出海的危險,這么小的船,一遇到大風浪、大霧天肯定都不敢出海。很多人身上累出一身病,常年打漁的哪個沒有關節炎、風濕???”王加秋說,自己這算力氣大的,可冬天漁船發動機搖起來都費勁,這么多年他都不知道搖斷了多少搖把。
有人覺著打漁可能是個技術活,要看準了下網,可在王加秋看來卻著著實實是個重體力活。“以前用圈網、現在用拖網、掛網,撒網、收魚都得靠力氣。尤其是這網破了經常得修補、晾曬?!蓖跫忧镎f,像放在海里的掛網,時間一長都長滿水草,“個半月就得拖上來摘干凈,要不網就壓到水底了,拉一次網就得兩三個勞力。”
擔著風險還得受這么多苦,可錢還是越賺越少。“我一點也不說謊,現在一個人一年掙上兩三萬元就算很好啦?!蓖跫忧镎f,雖然累,可休漁期村民們還是抓緊時間出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D 堅守:只賣鮮海貨,一船一年多賣近萬元
不過,所幸的是,近些年漁船的陸續減少,再加上每年的休漁期讓海洋資源有所恢復,漁民在開海的時候往往都能滿載而歸。而且山東頭村的漁民一直是堅持當天出海、當天回,海貨絕對保證新鮮度,所以同樣的海貨打回來,這里的價格還能高一些。
“我們旁邊幾個村都打漁,但價格不如我們的高,他們有時候在外邊呆兩三天,打到的海貨用冰塊冰著帶回來,新鮮度不如我們?!蓖鯀采普f,即便價格高,現在很多即墨市里的人也愿意開車過來購買海鮮,“光高出的這塊價格一條船一年也能多賣出7000元~10000元。”
不僅如此,田橫鎮漁業辦的陳主任說,從2001年開始,政府每年都會組織專門針對漁民的培訓,一方面教授捕魚安全知識,另一方面也鼓勵他們搞水產養殖?!袄梦覀冊械牧咔М€養蝦池的優勢,近十年我們鎮轉為發展特色海參養殖,現在效益已經顯現出來,很多原先的漁民靠此發家致富?!?/p>
漁業資源開始展露出恢復的跡象,而收入“止跌”讓漁民們又有了信心,他們仍在堅守這個祖輩傳下來的行當。雖然每年的休漁期很長,再刨除大霧、大風大浪的惡劣天氣,漁民們一年中真正能出海打漁的時間也就四五個月,可在山東頭村沒有違法出海偷漁的?!安挥谜O督,我們漁民就自己監督了,誰都明白這個道理,要想長遠都有魚可打,就得好好保護魚子魚孫。”
一邊打、一邊養,兩手“創富”,日子肯定能更快紅火起來。王加秋說,他也有了搞養殖的想法,“我們太靠海不好批地方,早幾年能養的話,估計現在日子更好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