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內調和油勾兌混亂,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情況愈演愈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糧食局將在下半年重新啟動制定《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記者昨日探訪島城市場發現,標榜營養均衡的調和油占據了食用油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配比標準卻成了各家企業守口如瓶的“機密”,消費者在挑選時感到一頭霧水。
????新規 新標準打擊市場亂象
????4年前,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糧食局就曾計劃推出該標準,但是遭到了糧油企業的巨大阻撓,計劃一度擱淺。如今,由于食用油市場環境更加惡劣,一些花生油含量不足10%,也被命名為花生油調和油,借此獲得高額利潤。此外,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調和油中添加低價的棕櫚油甚至是動物油,嚴重擾亂了食用油市場秩序。
????探訪 企業均稱配料為“機密”
????記者昨日探訪了島城多家大小超市發現,調和油由于價格便宜很多,占據了食用油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絕大多數商家都沒有在油桶上標明各種油料的配比。如一款主打橄欖油的食用調和油,配料表中卻將橄欖油排在最后一位。
????記者隨后就油料的配比問題電話采訪了魯花、胡姬花等多家食用油廠家,對方均表示這是“商業機密”,不方便對記者透露。由于調和油配料表標注不清,商家也對配料守口如瓶,調和油的配料成了一個謎。面對超市里品種繁多的各類調和油,不少消費者一頭霧水。
????揭秘 為利益企業故意裝糊涂
????青島糧油市場副總經理袁樹理告訴記者,由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增加,食用油的價格也一路飆升,與此同時糧油企業的利潤卻越來越薄,為了滿足市民對低價食用油的需求,調和油就應運而生。袁樹理介紹,目前國內尚沒有法規對調和油市場進行規范,因而,調和油的配料表都由各家糧油企業自己掌握,是他們的商業秘密。據了解,目前國內調和油市場已經占小包裝油消費總量的40%。
????青島糧油經銷商杜經理告訴記者,近年來由于大豆、花生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導致原材料產量銳減,食用油價格大幅攀升。一些企業為了追求高額利益,在調和油中多加入一些成本低的菜籽油等,以此來提高利潤。以有液體黃金之稱的橄欖油為例,一桶5L的純橄欖油售價高達600元,而一桶5L的橄欖油調和油售價在100多元,但橄欖油的含量普遍不超過5%,這樣一桶調和油比純橄欖油利潤要高三四倍。 “通常的做法是價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價格高的適當放一些,而名稱卻以價格高的冠名,這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 ”杜經理說,普通消費者根本難以分辨調和油的成分,而商家也樂得以“商業機密”為由裝糊涂。
????出路 靠新標準規范企業行為
????記者從青島市質監部門了解到,目前尚無檢測方法能夠檢驗出食用調和油中各種油料的配料比,這個標準只有企業自己清楚。由于目前調和油領域并未出臺國家標準,執法部門即使發現企業涉嫌以低價油冒充高價油銷售的行為,也面臨著執法難題。而調和油品質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企業的良心和自律,“從長遠來看,新標準的出臺有利于規范食用油企業,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 李德銀)
上一篇:獻血年齡延長青島現58歲獻血人
下一篇:啤酒節招募70名志愿者截止至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