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徒是想制造機毀人亡慘劇”
在劫機事件發生后,和田公安機關在初步審查后于6月29日晚迅速公布了6名劫機者的身份。現場處置的指揮員向《環球時報》證實,這6名暴徒分別來自喀什地區的巴楚、莎車和葉城,年齡最小的1992年出生,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
“他們就是想制造機毀人亡的慘劇,而不是把航班劫持到哪里去。”這位現場指揮員對記者說:“他們中一個人假扮殘疾人,因此得以拄著拐杖通過了安檢。”6名暴徒這次帶上飛機的不僅是“一根拐杖”,親歷事件的乘客表示,暴徒們持有“雷管”類物品和引火物。現場指揮員對記者說:“除了金屬拐杖外,嫌犯還有火柴、打火機等,最可怕的是6枚爆燃物,現在正在進一步調查是制式雷管還是自制爆炸物。”這名指揮員坦言:“幸運的是,這些爆燃物引燃時間較長,而乘客和公安保衛人員反應迅速,敢于拼命,所以才沒有引發不堪設想的后果。”
能夠顯示這6名暴徒想制造機毀人亡企圖的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暴徒們發現無法沖進駕駛艙,引燃爆燃物企圖也失敗并遭集體制服后,他們居然選擇了自殘。不過,在新疆相關部門及時公布此案的初步信息后,一些境外媒體出現“遇到劫機,國際通行規則是不反抗”,甚至以此來質疑這起事件的真實性。對此,這名指揮員稱:“面對如此喪心病狂的暴徒,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考慮到如此特殊的情況,國際上處置劫機的基本做法不適用。”實際上,恐怖分子在新疆曾數次陰謀破壞襲擊航空器:2008年3月,一名嫌犯將“爆炸破壞裝置”帶上飛機被乘客和機組乘員發現;2011年新疆首屆亞歐博覽會前,新疆破獲了企圖攜破壞性工具上飛機的案件。
當然,嫌犯們的拐杖、爆燃物和火柴、打火機是如何帶上航班的,這對于航空安全管理部門來說是一個正在調查的嚴峻問題。“調查正在進行之中,是失職還是其他原因,還沒有結論。”一名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率承認。此外,對這6名恐怖嫌疑犯的背景和幕后的勢力也在調查之中。
雜音掩蓋不了真相
“我們公開真實情況的速度,要跟互聯網時代的不負責或者別有用心的雜音賽跑。”不論是負責發布官方聲音的侯漢敏,還是負責現場處置的強力機構官員,他們都對記者感慨說,要想贏得這場反恐的斗爭,不僅要迅速制服恐怖嫌犯,還必須盡快公布真相,公布的越快、越詳細,雜音就會越小。
就像以前一些涉及中國的恐怖案件一樣,一些外媒往往片面強調支持這些行動的境外勢力的說法。法新社6月30日引述“世維會”發言人的話說:“維族人認定有人劫持飛機事件是謊言。”此前一天,此人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則稱,“這是因為航班上的漢族與維族乘客搶座位引發的斗毆。”《印度斯坦時報》也引述“世維會”的話稱,“事件發生在7?5事件三周年‘敏感日’到來之前,所以和田地區的‘氣氛緊張’。中國當局會利用此事件對當地人進行鎮壓。”這些聲音甚至使國內網絡上也帶出一些不明真相的傳言和謠言。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問題專家李偉7月1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遇到劫機事件要不要反抗,現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規定。“9?11”事件以前,各國航空安全條例規定,如果遇到暴力劫機事件,機上人員盡量不要反抗,以免造成機毀人亡的事件。但“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機本身是為了制造機毀人亡的慘劇,甚至企圖把被劫飛機當作武器,制造更大的人員傷亡。因此許多國家修改了航空安全條例,在飛機上派有空警,遇到暴力劫機時,可以尋機制服劫機者。事實上,“9?11”事件后,很多未遂劫機事件都是乘警或者機上人員制服暴力分子。
李偉說,“世維會”說不是劫機,而是普通斗毆,這是在混淆視聽。犯罪分子試圖在飛機上引燃爆炸物,這是明顯的恐怖行為。飛機是脆弱的航空器,對它的任何危害行為都可視為刑事犯罪活動。這些嫌犯有明顯的意圖和團伙行為,完全可以判定為恐怖事件,他們的目的是造成恐慌或者更大的影響。
影響不了新疆發展大勢
“除了涉事航班外,從和田起降的航班當天就正常了!”在和田機場外的出租車司機田師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事發時是很緊張,但很快就恢復了起降,甚至連GS7554后面的航班都是正常起飛的。”本報記者當天從北京首都機場飛新疆的航班也是正常起飛,并沒有發生如網絡上傳的“出事后北京都空中交通管制”。“我們對自己的安全防范很有數。”負責現場處置的指揮員告訴記者:“我自己就是乘后一個航班從和田返回烏魯木齊的。”
事件發生后,在記者住的烏魯木齊酒店里,入住的多國游客顯得都很平靜,這起事件對他們的旅游也沒有產生什么影響。烏魯木齊一家旅游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跟前兩年相比,現在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游客,他們的心態都平和很多,不會因為一件偶發事情就產生恐懼心理,以至于對新疆的旅游信心產生影響。”《環球時報》兩名女記者近幾天在南疆采訪“瑪納斯”旅游文化節。兩名初次到新疆的女記者在沒有當地人陪同的情況下,到喀什老城維吾爾族同胞家里做客,后來又與并不相識的維吾爾族青年一起包車到巴仁鄉采訪,她們說:“我們一直覺得很踏實。”
當然,民眾的安全感源于自治區對“平安”工程細致有效的建設。自治區綜治辦副主任張春學表示,全區各地適時組織開展了以防范“三股勢力”、非法宗教活動和重點要害部位為重點的“兩個排查”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源頭上堵塞了各類案件、事故發生的隱患和苗頭。近一段時期以來,新疆各地各部門排查整治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全區絕大多數地方刑事案件發生率不同程度下降,不少縣市各類案件發生率呈兩位數下降。扎實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積小安為大安,成為全疆平安建設向縱深發展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