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奢侈品還能不能信的過?”近日,愛馬仕公開打假后引起了島城消費者關注,成為市場熱點話題。愛馬仕CEO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80%在互聯網上以愛馬仕之名售賣的商品都是假貨,這絕對是恥辱。”不少已經在網上購買過奢侈品的消費者更是忐忑不安,擔心自己買了假貨。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網上奢侈品網站宣稱開具“香港發票”保真,但實際上這種發票并不能保證是真貨。
電商貨源身份不明
近日有媒體爆
這批假貨的銷售總額高達18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44億元。愛馬仕對媒體稱,兩名愛馬仕前雇員涉嫌該犯罪團伙的組織工作,此外還有若干名愛馬仕現任雇員也涉嫌參與其中。其實,不僅僅是愛馬仕,其他奢侈品牌未經授權的渠道上流通的產品亦都不能保證是真品。
“國內99%的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都是未經品牌授權的,因此貨源都有可能存在問題。”島城業內人士王先生說,近幾年中國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風起云涌,盡管如今對于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的投資熱潮已消退,但奢侈品仍然是各大電商平臺競相角逐的最后一個領域。然而他們非官方的貨源供應為網站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形炸彈”。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絕大多數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的貨品來源不明,有的繞開品牌,從第三方代理進貨,也有從海外奧特萊斯倒尾貨,還有甚至直接賣仿制品和假冒品等。“各大奢侈品牌的打假行動,已經讓奢侈品電商產生了信任危機。”王先生說,這幾年紛紛興起的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未來將面臨大洗牌。
“香港發票”難保真
市民林女士就有一個至今難辨真偽的GUCCI包,至今讓她很糾結:背出去怕丟人,不背出去感覺花了不少錢挺心疼。“我是今年春節前網購的,3500元,同款的比百貨店便宜近一半。當時商家給開了香港發票,說是能保真。”可是,林女士背了幾天,就不斷有朋友說這是假的。她多方托人,請專賣店資深店員幫著驗貨,可對方看了也不置可否。可林女士從對方的神情里,已經猜出自己買了假貨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了解到,網購奢侈品的市民中,多數是林女士這樣的中青年白領,她們有消費奢侈品牌的意愿,但對價格比較敏感,習慣到網上找便宜貨,以為商家能開具香港發票就能保證是真品。
昨天,記者在網上查閱了四五家奢侈品電商網站,發現不少都能以能開具香港發票為賣點。“有專柜發票肯定是真的了。”某網站客服人員說。不過,有業內人士卻爆料說,發票并不是保證,“香港地區為了保護消費者隱私,拒絕通過發票來查詢消費記錄。因此,這張發票僅僅只是象征性的意義,并無實際的作用。”該人士表示,持有發票并不能查詢真偽。
根據該人士提供的信息,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關鍵字“香港專柜發票打印”,很快就出現了幾十家相關店鋪,而在店鋪的描述欄中清一色的標注著可以打印奢侈品的購物發票和小票。記者詢問店方,了解到每張發票價格從9元到幾十元不等。
奢侈品驗貨成本太貴
一邊是奢侈品打假,一邊是網銷奢侈品假貨充斥。業內人士指出,奢侈品難以驗貨是最重要原因。
“常有人帶著東西來咨詢,但都會拒絕,因為百貨店專柜的工作人員沒有驗貨的資質。”島城某高端百貨店人士表示,有時候礙于熟人面子,一些資深店員會憑借經驗幫著看看貨,但也不會輕易下結論。“奢侈品牌管理很嚴,專柜店員沒有鑒定真偽的資質,所以不敢說。另一方面也是現在假貨仿真程度太高了,她們也辨別不出來。”
專柜驗貨此路不通,消費者到奢侈品牌總部驗貨成本更高。業內人士說,如果消費者想檢驗一個包的真假,國際大牌的流程通常為六個月。“除了某些特別較真的消費者,誰會為此等六個月?”檢驗的費用,則更加昂貴。“通常檢驗的費用都需要消費者自掏腰包,這幾乎和再買一個新包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