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審計署共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112起案件呈現出“一把手”參與作案較突出、借道“中介服務”等第三方、利用新業務新技術監管漏洞等特征。
司局級及以上人員22人涉案
受國務院委托,昨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介紹了上述情況。
去年審計發現的112起案件,大
112起案件涉及司局級及以上人員22人(占7%);“一把手”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參與作案的職務腐敗問題也較突出,有43起(占38%)。金融、土地、國有資產管理和工程建設等領域案件依然較多,有92起(占82%);還有14起(占13%)發生在醫療、社保、教育等民生領域。
借道“中介服務”成腐敗新形式
劉家義說,借道“中介服務”等第三方進行權錢交易,成為一些領域腐敗犯罪新形式。審計共發現此類案件14起,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中非法獲利5.76億元。
劉家義舉例說,如招商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原執行董事李黎明在負責發行債券和保薦上市業務期間,假借需第三方財務顧問或利用“關系資源”承攬項目之名,虛構中介業務,通過其控制公司騙取中介費近3000萬元,還違規持有擬上市公司股權,涉嫌內幕交易。
此外,由于新業務新技術快速發展,但相關監管機制、法規制度建設滯后,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一些企業和個人通過有組織的違規受讓,或收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之后偽造交易業務等資料,向銀行貼現以套取資金。”劉家義說。審計查出了4起違規金融票據融資案件。
鏈接
借道斂財“運作模式”
一些公司或個人利用掌握的資源或“人脈”,通過中介方,介入本來可按正常程序開展的行政審批、財稅優惠、信貸發放、招投標及資源配置等活動,協助取得項目或資金,并未提供實質中介服務卻收取“顧問費”、“咨詢費”等。
報告摘要
關鍵詞:政府采購
財政部“獨攬”政府采購
報告指出,由于政府采購標準的制定和采購代理機構的資格認定、審批、授予、考核、處罰都由財政部負責,使得政府采購缺乏有效監督制約。
報告披露,在財政部授予甲級資格的633戶采購代理機構中,有129戶社會保險費繳納證明與實際繳納情況不符;未按規定向國務院報告6家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結果,也未依法處理涉嫌違規單位和個人。此外,還以財政部國庫司便函形式,審批(核)1319項采購方式變更和采購進口產品事項。
關鍵詞:保障房
5400多戶未經資格審核入圍
“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情況”表明,部分地方仍存在建設資金籌集不到位、審核和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重點審計的66個市縣中,有36個少提取或少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53.14億元(相當于其應提取或安排數的14%),有11個未落實配套資金6.12億元,還有29.55億元專項資金被截留或挪用;抽查的保障對象中,有5400多戶未經資格審核即被納入保障范圍,有2.1萬戶不符合條件或重復享受保障待遇。
審計指出問題后,相關地方取消違規享受保障家庭3800多戶。
關鍵詞:校舍安全工程
18省校安工程僅完成一半
18省的校舍中,有5.72億平米存在安全隱患。但從2009年至2011年,三年計劃僅僅安排了53%,完成任務剛剛過半。
日前,審計署對河北、山西等18個省、59個縣(市、區、旗)2009-2011年校舍安全工程進行了審計。結果顯示,存在工程規劃不完整、實施進度不平衡問題。
9個縣工程投資資金到位率低于50%。截至2011年底,13個縣的650個項目因工程資金到位不足拖欠工程款1.58億元。
關鍵詞:京滬高鐵
土建招標預審時間違規縮短
劉家義說,去年主要審計了京滬高鐵、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
上述項目基本按計劃實施,但在招投標、投資控制和資金使用、工程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劉家義說:“招投標管理不規范問題仍較突出,此類問題金額389.05億元”。
他舉例說,如抽查中央支持新疆發展項目發現,有1194份合同招投標不規范;在京滬高鐵全線的土建招標中,鐵道部違規將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獲取時間由至少5個工作日縮短至13小時,從獲取到遞交時間由規定的一般不少于7天縮短至不到24小時。
一些項目質量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劉家義說,如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有171座已運營站場和閥室(占抽查數的87%)的消防或防雷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在其上海支線建設中,有48名無損檢測、監理等不可替換關鍵崗位人員被隨意替換,占關鍵人員總數的70%。劉家義表示,針對審計指出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地方已撥付和收回資金9.83億元,完善了招投標、投資控制等6項制度。
關鍵詞:災后重建
舟曲2000萬款項入個人賬戶
劉家義說,去年,審計署重點審計了汶川規劃總投資2031.80億元的939個項目,發現有63個項目、26個施工單位、4個勘察設計單位、8個監理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合規、勘察設計不到位等問題;對其中188個項目的工程結算或竣工決算審計,共核減工程價款4.77億元,約占送審金額的7%。
此外,玉樹縣計劃于去年年底前90%完工的重建城鎮居民住房,截至2011年10月底僅有68%開工、44%完工。此外,3個項目施工質量未達設計要求;3個道路工程的施工單位多計工程量增加投資938.44萬元。
截至2012年2月底,舟曲災后重建仍有5843.10萬元資金未撥付到位,合同金額3423.7萬元的8個項目未按規定招標,還有2079.15萬元工程款支付時直接匯入個人賬戶。劉家義說,上述問題,有關地方和單位及時收回、撥付相關款項,加強了項目建設管理扣回多計款項,并處理了相關責任人員。
報告亮點
首亮縣財政“家底” 53縣違規返稅給企業
審計報告顯示,一些縣在招商引資中變相減免財政性收入,有的存在虛增財政收入現象
新京報訊昨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2011年度審計報告時披露,一些縣在無真實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方式造成虛增財政收入33.13億元。據悉,這也是審計報告近年來首度對縣級財政“亮家底”。
劉家義指出,為了解地方財力保障狀況,審計署組織對18個省區市縣級財力總體狀況進行了審計調查。
從審計情況看,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縣鄉各類獎補資金1569.68億元,是2005年的3倍多;18個省級財政投入437.11億元用于保障縣級基本財力;重點調查的54個縣(財力狀況好中差各約占三分之一)實現財政性收入11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17%,縣級財政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審計中也發現四大問題。一是縣級財政性收入中,非稅收入占比較高,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較差。2011年,重點調查的54個縣實現的財政性收入中,有60%是非稅收入,且大多有專項用途,財政不能統籌安排。
二是一些縣在招商引資中變相減免財政性收入,有的存在虛增財政收入現象。劉家義說,54個縣中,有53個在2008年至2011年間出臺221份與國家政策相悖的優惠政策文件,將相關企業上繳的稅收、土地出讓收入等70.43億元返還企業。同時,一些縣在無真實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通過列收列支的方式空轉土地出讓收入或以財政借款等方式繳稅,造成虛增財政收入33.13億元。
另外,縣級財政支出壓力較大,一些地方民生資金計提不足。四是對超收收入缺乏制度約束。劉家義說,目前,有關部門和地方正在結合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健全和完善縣級財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