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時,艙內航天員鎮定操作。
昨天,在高出我們星球350公里的太空,再度上演了一段“天神”的浪漫之吻。北京時間昨天14 時14分,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繼去年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兩次自動交會對接后,與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首次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據悉,在“天神”組合體的全新太空之旅中,將由天宮一號負責控制與管理,成為這個新結合體的“指揮長”。
在地面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神舟九號經過遠距離導引段變軌,于11 時47 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經尋的段自主脈沖控制,于12 時41分抵達距天宮一號正后方約5000米的停泊點。然后,飛船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逐漸向天宮一號靠近。14時01分,神舟九號飛抵距天宮一號30米停泊點。隨后,神舟九號以每秒約0.2米的相對速度向天宮一號緩緩靠攏。
14時07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輕輕接觸,經過捕獲、緩沖與校正、拉回、鎖緊等技術動作,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交會對接成功,意味著航天員通往天宮一號太空新家的生命通道也就此連接。在昨天直播的電視畫面中,人們看到了在“天神”相連的瞬間,航天員感覺略有振動,根據之前的預計,當時的撞擊力相當于以時速5公里的速度倒車撞到墻上的振動。那一刻,劉洋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而劉旺是右手握拳,表示成功。
實時畫面顯示,在對接完成后,航天員開始進行緊張的后續操作,準備進入天宮一號。航天員劉旺打開神舟九號返回艙艙門,率先進入軌道艙,隨后景海鵬也進入了軌道艙。航天員劉洋對艙內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跟蹤拍攝,其間她還玩起了“自拍”,顯示出輕松的心態。
控制
精控妙測 變軌少一次
由于科技人員的精測妙控,神舟九號飛船在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前,原定實施5次變軌,實際只實施4次就被準確導引至天宮一號后下方52公里處的交會對接入口。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研究員唐歌實介紹,中心通過精密定軌和精確的軌控效果標定,取消了原來設計的軌道面修正控制,將原來設計的5次變軌減為4次,在簡化飛行控制操作的同時,也提高了航天員和飛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擊
娘家人見證“太空之約”
昨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牽引”著天宮、神舟續寫了浪漫傳說。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廳里,100多名科技人員精準“遙控”太空中的兩個大家伙,見證了它們的“相擁”、“相吻”全過程。
手控對接待命應對異常
飛控大廳大屏幕上,浩瀚天宇中的“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舒展著藍色的翅膀,遙遙相望。此時的天宮已在太空徘徊了4000余圈。她像個羞澀的少女,早早來到約會地點,執著地等待著心中的“戀人”。為了趕赴這場美麗的太空之約,神舟九號也做著精心準備。6月16日升空入軌后,飛抵天宮一號后下方約52公里處,轉入自動控制飛行狀態。
指揮臺前,北京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童斌告訴記者:“與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相比,控制過程大致相同,但有了航天員的參與,對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飛船轉5公里保持!”洪亮的調度聲在大廳響起,大屏幕上,神舟九號向天宮一號緩緩靠近。此時,返回艙內,航天員嚴密監視著飛行器的狀態。隨后,航天員景海鵬向飛船發出了手控指令,設置交會對接狀態。“這是自動對接的一項重要備份手段。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由航天員實施手動對接或撤離。”童斌說。
天宮攝像頭捕獲畫面
右側大屏幕上顯示著從天宮一號攝像頭傳回的畫面。由于在陽照區進行,整個過程,實時捕捉,十分清晰。畫面的鏡頭感非常強,好像是透過一扇打開的窗戶,看到神舟九號緩緩靠近。
“飛船對接準備完成。”“飛船轉140米接近。”口令依次響起,時間分秒劃過。倒計時由此開始。
大屏幕上,神舟九號飛船對接機構緩緩推出。沐浴在共同的陽光下,兩個飛行器的距離在一點點地拉近。“飛船轉30米保持!”“飛船轉最后靠攏!”操作臺顯示屏上,各種數據畫面不停地刷新著,科技人員快速地敲擊鍵盤,接收指令、比對數據……“神舟九號報告,儀表顯示對接環捕獲,完畢!”航天員通過監視判斷,也向地面隨時報告著對接情況。
神舟九號對接機構上的3把捕獲鎖與天宮一號對接機構上的3個卡板器咬合后,實現對接機構捕獲,大屏幕上,“天宮”和“神九”發出的指令鏈,猶如一道道愛的信號,互相傳遞著。
“各號注意,天宮、飛船對接機構鎖緊,自動交會對接正常完成。” 大廳響起熱烈掌聲。
解讀
自動加手控 對接更完美
眾所周知,航天器的空間交會對接是一項航天關鍵技術,分為自動控制和人工控制。在此次的“神九”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兩種控制都將出場“亮相”。雖然在昨天的首次自動控制交會對接中,作為“備份”的航天員“手控”,由于“自控”的完美并沒有機會登場,不過在幾天后的手控交會對接中,航天員將成為真正的“主角”。
自動與手控可互補
神舟九號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說,對于整個交會對接任務而言,應該涵蓋自動與人工兩個方面,彼此互相備份,只實現了自動的交會對接,是不夠完整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言人武平指出,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是建設空間站的前提條件。自動和手控的交會對接是兩大手段,互補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神舟八號成功地突破了自動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后,我國將真正全面掌握這項技術。
對于中國航天而言,人控裝置從研制之初就一直在飛船上“潛伏”著,是“神九”將它真正從“幕后”拉到了“臺前”。
手柄設計有防誤操作
據介紹,此次“神九”上的手控交會對接系統主要包括:電視攝像機、靶標、控制手柄等。此次由中國航天自主研制的手控系統,除了在性能上考慮集成性外,主要在人機功效、控制性能上下了工夫。“為了便于航天員操作,手柄設計上有防誤操作,航天員不小心碰到手柄不會影響到操作性能。此外,為了便于航天員辨識,手柄經過了特殊設計,航天員即便是戴著手套也能靈敏地感受到操作擋位。”
航天員均具手控能力
為了給航天員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研制人員把人控模擬座艙的環境模擬得與真實的返回艙環境無異。“在地面培訓中,三位航天員都接受了同樣的訓練,都具備進行人控對接的能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神九”手控交會對接任務中,在140米的停泊點處,飛船將由自控狀態切換到人控狀態,即飛船將從那時起,交由航天員來進行操控,最終實現完美對接的目的。(記者 韓娜 通訊員 黃希)